8月20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商务厅、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5个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支持滇中新区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对《关于支持滇中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具体细化,扶持政策条条干货,含金量十足,力度空前。 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实施意见》原文: 做精做强主导产业。聚焦先进制造业发展,与东部地区同步规划、同步发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持新区汽车产业发展。 解读: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巡视员周建中: 工信厅将扶持滇中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滇中新区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重点推进滇中新区“四车一中心”重点项目达产见效,做大做强核心业务。积极落实《云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的奖励政策,对2021年底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5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0.5%给予一次性奖励;到2022年底前,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首次年产销量达到10万辆的,按照销售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研发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实施意见》原文: 支持新区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对科技成果在新区转化的出让方、受让方、转化服务机构给予补助。 解读: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高俊: 省科技厅牵头组织由技术、财务、税务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深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内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专业化、个性化指导服务。借助“科技入滇”“沪滇合作”等科技合作平台,汇聚高水平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团队,引入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滇中新区实现产业化。支持滇中新区制定方案,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按照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政策,对科技成果在滇中新区转化的出让方、受让方、转化服务机构给予经费补助。支持滇中新区建设线上线下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吸引优秀人才汇聚 《实施意见》原文: 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支持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健全和畅通人才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云南省园区人才服务工作站……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对新区倾斜。 解读: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石丽康: 支持符合条件的滇中新区企业人才申报我省“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在同等条件下可予以优先认定,并享受云南省贫困县、边境县人才同等待遇,具体来说,就是年龄条件放宽2岁、职称条件降低一个档申报,全职工作时限减少1年的优惠政策。对进入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的企业,每户给予2万元经费补助;培育库内企业首次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对规模以上企业给予每户3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对规模以下企业给予每户1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改革和完善滇中新区的事业单位和人才的绩效工资制度:对滇中新区绩效工资总额的核定上给予倾斜;在此基础上,对我省高层次人才规定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和年薪制,对滇中新区高层次人才薪酬给予支持;滇中新区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但不受总量的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等政策的规定;进一步下放薪酬管理权限,根据滇中新区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和业绩评价结果,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由滇中新区自主决定分配办法。 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经验 《实施意见》原文: 支持新区与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综合保税区“三区”联动发展,携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新区。 解读: 云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翌: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的复制推广为滇中新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路径支持。目前,国家要求复制推广的260项试点经验,已经有97项在滇中新区完成推广。省商务厅围绕试点经验和案例所体现的创新点、相关性、共通性、可持续性、风险保障性以及实施效果,对第一批改革试点经验通过第三方机构开展综合评估,经两轮征求意见,又形成第一批18项省内复制推广试点经验,于2020年7月6日印发《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一批改革试点经验省内复制推广的函》,在滇中新区、各州市复制推广。 优化金融体系支撑 《实施意见》原文: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挂牌上市、企业债券、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托计划、保险资金投资等方式融资,对企业上市融资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引进各类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和其他私募基金。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展小微企业等贷款保证保险。 解读: 云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霞: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保障滇中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片区开发资金需求。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到滇中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区域总部,支持在滇中新区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机构,多角度、分层级地优化金融体系支撑。实施企业上市倍增3年行动计划,支持滇中新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加大对滇中新区“金种子”企业的辅导培育和协调服务,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挂牌。支持企业通过发债、信托、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加大融资,拓宽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通过“增创提优”,做大做强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和服务的工具,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优化金融的服务环境。 本报记者 张雁群 龙舟 李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