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第08版:大美临沧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镇康县启动“美丽县城”创建工作,依托良好资源基础,提升城市颜值——
让边城更加美丽迷人


绿树环抱中的镇康县城


风景如画的南伞国门公园


市民在上善湖公园健身

    本报记者 黄翘楚 李春林 文/图

    聚焦

    镇康县从南伞河河道治理和景观提升入手,以海绵城市的标准,推进水系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水润城、以水塑城、以水养城、以水活城、以水兴城,力争用2至3年时间,将镇康县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

    “界碑在城边,国门在城中,一城连两国”,作为全省25个边境县中最抵边的县城之一,山水相依、翠色环抱的镇康县宛如一颗绿色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南伞河穿城而过,“阿数瑟”传唱千年,“小而美”的镇康县城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特色的民风民俗而被人熟知,温婉恬静、纯朴悠然的宜居环境令人向往。

    如何依托良好资源基础,继续擦亮城市颜值?镇康提出从南伞河河道治理和景观提升入手,以海绵城市的标准,推进水系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以水润城、以水塑城、以水养城、以水活城、以水兴城,力争用2至3年时间,将镇康县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启动“美丽县城”创建工作以来,镇康聚焦“干净、宜居、特色”3大目标21项指标,投资14.5亿元规划实施“美丽县城”建设项目41项,围绕“以岸带城、以城融岸、内外联动、岸城一体”的工作思路,补齐“干净”短板,着力打造“水文”景观,全面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率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用绿色杠杆撬动城市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让水更清、山更绿,景更秀,天更蓝、城市更美丽。

    以文立城  城市建设市民素质双提升

    近年来,镇康坚持内强肌体、外树风貌,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为契机,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全县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构建了以国门党工委为“龙头”、边境为“主线”,3个边境乡(镇)和工业园区为“骨架”,构建起机关、农村、企业、学校、军营五类党组织为“联合体”的“一线四区五联”的边疆党建格局,凝心聚力、握指成拳,打造了点线面结合的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不断助推“美丽县城”建设。

    “立足镇康‘一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我们以建设‘边境红城’为突破口,实现边境红色工程与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互融共创,不断巩固组织强、边民富、边疆兴、边防固、边关美的大好局面,为‘美丽县城’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镇康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办主任王建荣介绍,通过着力营造沿边红色文化、开展边境红色活动、铸就边疆红色印象,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门、国民意识得到全方位提升,也为县城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美丽县城”创建过程中,镇康充分发挥城市党建作用,全面落实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双联系”,构建8大网格和12个二级网格,采取“菜单式、结对式、组团式”服务居民,通过创建工作,促使公众逐渐形成了自觉参与、自我提升、自愿管理的向上意识。王建荣说,在“美丽县城”创建中,镇康不断丰富和拓展城市党建工作的内涵和载体,实现服务群众从“被动等”到“主动管”的转变。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城市建设理念潜移默化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实现了城市建设和市民素质的双促双提升。

    以水润城  提升口岸城市生活品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夏末秋初,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的镇康县城一派生机盎然,其中最为吸睛的是上善湖、知行湖、西桥湖等湖景公园的碧波荡漾,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一城秋色半城湖的绝色美景。

    进行河道治理,构建水系两岸特色游憩、都市休闲、文化长廊、滨河观光于一体的岸城一体化大格局,是镇康“美丽县城”创建中的靓丽一笔。

    为统筹解决城区截排污系统不完善、河道长年淤塞、县城水景观缺失的问题,镇康启动实施了南伞河道生态治理工程。依托8.2公里的穿城河流,在全面实施河道清淤、加固堤坝、管网搭建的基础上,围绕河道两岸实施景观提升工程,采取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措施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着力构建以水为主体的人文景观。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建成了上善湖、知行湖、同心湖3个人工湖,增设了2个游乐广场,铺筑了7.9公里的骑行健身步道,沿河布设了一批城市景观小品,累计新增广场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构建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水文景观,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得到大幅提升。

    “南伞河穿城而过,实施河道治理不仅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助力将镇康打造成为山青水美的宜居小城。”镇康县水务局副局长罗俊叶说,河道治理项目共分三期进行实施,计划建设年限为2018年至2022年。目前一期第一批工程已基本完工,对南伞河城区河段实施河道清淤、汇智湖新增浆砌石堤岸,完善了南伞河老城区截排污管网系统,建成两座景观坝、3个人工湖、5个河段和1个坚果展示园的景观工程,以及配套的绿化、亮化和人行步道工程。

    在上善湖公园,市民段加琴高兴地说:“如今家乡一天一个样,公园里的湖面、沙滩、凉亭、栏栅小道相得益彰,这就是美丽县城该有的模样。”

    目前,南伞河道治理一期第二批工程正顺利推进,在进行常规河道治理的同时,将建设两座景观坝、南帕坎人工湖及河段配套工程,同时打造历史文化景观、民族团结流水墙、中缅友谊广场、噎牛洞落水景观四个景观点,加速镇康“一带、两园、三湿、四湖、五段、六景、多文化”水景观布局的形成,展现以县城为轴心,各乡镇为节点,以水润城、以城融岸、以岸带城、内外联动、岸城一体化的美丽县城格局。

    以景融城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内涵

    镇康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其典型代表是集歌、舞、乐为一体,在边境地区流传最广泛,最具民间民族文化特色的“阿数瑟”,深受境内外各族群众的喜爱,是镇康23种民族和海外侨胞的共同“乡愁”。

    傍晚时分,走进新建的上善湖公园内,市民正伴随着轻快的旋律翩然起舞,传承千年的“阿数瑟”歌舞将镇康独具魅力的边地文化形象尽显无疑。

    镇康县住建局副局长李祖恩表示,在“美丽县城”创建过程中,镇康注重对边境文化、民族文化、“阿数瑟”文化等多文化元素的挖掘,在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也将提升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等项目列入了建设范围,促进镇康“美丽县城”建设内外兼修。

    “在创建‘美丽县城’中,我们大力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和环境卫生评星授旗活动,全面提升群众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美丽县城’建设。”镇康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赵忠表示,通过系列措施和宣传推广,如今广大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已逐渐形成。

    “国家园林县城”“地震安全示范边境县”“省级卫生县城”,一项项荣誉称号的背后,是镇康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舒适漂亮的镇康县城让我们非常羡慕,领着孩子过来游玩。在这里我们不仅体验到了边地民族风情,各大公园完善的休闲娱乐设施也让我们印象深刻,真是来了就再也不想走。”说起镇康,正在河边散步的外省游客谢瑞生直言不虚此行。

    “同心湖、汇智湖等一批水生态景观让县城景色更加迷人,正在建设的南帕坎湖、勐捧阿数瑟湖等水景观也即将呈现,相信未来镇康不仅是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更是人人慕名而来的风景区。”镇康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雷说,镇康正立足独特的边境区位优势,打造“美丽边陲、开放镇康”旅游名片。

    下一步,镇康还将对城区垃圾收运设施进行更新完善,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对农贸市场“脏、乱、杂”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解决以路为市及弱电线路架空的“蜘蛛网”现象。同时加快推进县城停车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县城学子路延长线建设项目、文化馆改造提升等一批社会民生工程,并突出边地文化元素,在口岸片区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打造中缅商贸主题街区。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