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秋雨,地处滇西南边陲一隅的临沧容颜更显清新亮丽。行走田野乡间,我们看到的是这里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风光,是68.78%森林覆盖率背后生态崛起的发展态势,是24个民族共融共生带来的浓郁风情,是茶马古道驼铃声声积淀的文化底蕴,是连接“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沿边开放潜力。 “中国核桃之乡”凤庆、“中国古茶文化之乡”双江、“中国特色竹乡”沧源、“中国澳洲坚果之乡”永德……一个个绿色产业称号背后,是年均气温为18.5℃、比例98%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立方米空气2000-10000个的负氧离子含量。临沧仿佛架起了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让宜居宜业宜游的生动画卷,成为“世界佤乡好地方,避暑避寒到临沧”的最好注解。 临沧境内建有漫湾、大朝山、小湾3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丰富的水资源让临沧实现了“绿色崛起”。临沧地处北回归线和太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水系地理分水线的十字路口,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以及“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 作为世界茶树起源中心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万亩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项目被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200多年树龄的“世界茶王”至今依然枝叶茂盛。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扬名海内外,是中国和云南省最重要的红茶和普洱茶生产基地。 《阿佤人民唱新歌》传唱大江南北,11个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24个民族团结和睦。全市佤族人口达24万人,占中国佤族人口的60%,在佤族聚居地沧源佤族自治县有着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崖画,有保护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翁丁村,村内至今仍保留着拉木鼓、佤王宴、摸你黑狂欢等古老的民俗活动。 临沧地理环境独特,国境线长达291公里,有清水河、南伞、永和三个国家级口岸。临沧与缅甸山水相依,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黄金口岸”。大临铁路年内即将通车,激活区位优势的临沧,将迎来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 如何守护好旅游市场这块“净土”,持续推动临沧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临沧紧紧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突出茶文化、佤文化、生态、气候、宜居、康养等优势资源,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临沧新兴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建设,为临沧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积极推进大滇西旅游环线生态度假旅游发展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产品业态,形成茶马健康游、田园乡村游、佤乡秘境游三大核心产品;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加快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工作,让临沧的旅游品牌“响”起来、让景区档次“高”起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乡村旅游“旺”起来、让旅游秩序“好”起来,让来到临沧的游客共享青山绿水,共赢美好未来。 本报记者 李春林 黄翘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