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个旧市加级寨梨园里,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鲁沙梨挂满了枝头,梨农们提着摘梨的编织袋、箩筐,来回穿梭在梨园中,采摘成熟的鲁沙梨。 树上忙采摘,树下则忙着分拣、装筐,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采收时节,果农说:“今年加级寨梨的产量特别高,外来的收购商也如期到达。” 记者随手拿起一个鲁沙梨,皮薄光滑。尝一口,汁多味甜,没有多余的残渣,口感脆爽。 但是,丰收的喜悦中也有一丝隐忧。秋季本应是鲁沙梨丰收的季节,也正值产销旺季,但今年受极端天气和冰雹的影响,挂果期间很多梨的卖相打了“折扣”,能分拣出来的优果比往年少了很多。了解到加级寨鲁沙梨增产不增收的窘境后,个旧市白云山云翔种植养殖有限公司对部分无法售卖出去的鲁沙梨进行统一采购,并制作成秋梨膏,以此减少村民们的损失。 从春天卖风景,到秋天卖梨;从过去卖鲁沙梨,到现在卖秋梨膏,这是当地实现农产品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一次探索,也是接续迈向乡村振兴的创新一步。 本报记者 李树芬 通讯员 黄旭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