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第07版:聚焦红河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河口瑶山乡
家门口打工一举多得


    “在家门口打工,不但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还可以多挣一份生活费。”河口县瑶山乡的村民李红现在是车间主管,对每月能有2600元的务工收入感到很满意。

    李红所说的“家门口打工”,指的是到瑶山乡盘王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组装电子元器件线材。这批线材生产订单来自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内的企业云南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组装好的线材将用于电视机,组装工序相对比较简单、易操作,村民经过一两天的培训很快就能够上手。车间实行工厂标准化运转,计件标准和工资标准与工厂一致。

    李红就近就业增收是瑶山乡积极探索“党组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扶贫新模式的一个实例,也是河口深入推进区县融合发展,解决自贸试验区企业用工难问题,帮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一个缩影。

    像李红一样在扶贫车间打工的还有34名盘王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既能管好家庭、兼顾种植养殖产业,又能有收入,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瑶山乡梁子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何敏介绍,工作队联合村三委干部、小组干部、安置点党支部党员等力量,发挥劳务服务站功能作用,定期开展安置点及周边劳动力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富余劳动力信息,实行劳动力信息动态管理。对有就业意愿人员及时动员到扶贫车间做好培训服务,安排上岗实现就业,鼓励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截至目前,扶贫车间累计发放工人工资13.6万元,村民们生产成型的电子线材经过检验,合格率达98%以上。下一步,瑶山乡盘王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将进一步加强与自贸试验区其他企业协调合作,争取更多的产品订单到扶贫车间进行加工生产,帮助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本报记者 王丹

    通讯员 文娟  梁欣仪 文/图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