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第07版:聚焦红河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红河县勐龙街村:
团结一家亲 乡村图景新


    本报记者 王丹 通讯员 李宁 文/图

    秋风吹过,稻香阵阵,在红河县迤萨镇勐龙村委会勐龙街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村民们忙着收割稻谷。走进勐龙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鲜艳、民族特色浓郁的墙体画,墙体画突出民族团结主题,融合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内容,将村内巷道装饰一新,展现出了勐龙街村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美丽画卷。

    “文化墙作为宣传民族团结的文化阵地,能提高村民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文化墙的宣传教育、美化村容、传承文化等功能作用,引导村民倡团结、树新风,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助推美丽乡村和谐发展。”勐龙村委会村党总支书记白福说。

    在丰富多彩的墙体文化中,有一块“勐龙村委会民族团结公约”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公约共有10条,除了有关于民族团结的内容外,还增加了“扶贫帮困、团结结对,努力发展新型民族关系,共同致富奔小康”等内容。

    “在脱贫致富中把大家紧紧地凝聚到一起,守望相助,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白福说。

    勐龙街村共有农户34户145人。以前村里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活贫困。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领导班子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角度出发,团结和带领勐龙街群众大修基础设施、补齐发展短板、发展种植冬蔬菜。如今,村里成立了勐庄果蔬专业合作社,全村各族群众相互帮助、共同致富,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800元。

    “现在家家的日子都好过了,这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起相互团结的力量。”村民黑玉祥一脸自豪地说。

    崭新的民居、优美的环境、越来越美好的生活让勐龙街焕然一新。每年,村里都会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科技等宣传教育培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开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建设已经是全体村民的共识,邻里关系和谐,多年来无民族因素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构建了村庄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孩子也相处融洽,民族团结代代相传。”村民黑玉祥说。

    近年来,勐龙街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清除垃圾、改院改厕、道路硬化、傣家特色立面改造和拆除危旧房屋等打造农村宜居生活空间。村里建起了活动室、村史室、傣家大舞台和健身活动广场,村内道路上安装起了太阳能路灯。

    “群众钱袋子鼓起来了,要让大家的精神风貌达到一个新的水准,我们有信心让我们的村子在改善物质条件后,让民族团结扎根每一位群众心中。”白福说。

    当下,勐龙街村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思路,积极推进“观光、体验、美食、民俗展”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墙壁文化、建盖好的傣家特色大门,傣家特色美食展示中心、傣家孔雀园也在紧急施工中……勐龙街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傣族风情体验已经初步成型。

    “自从打造民族旅游特色村以来,大家都在谋划养殖业、种植业,我们对未来的生活和旅游发展很有信心。”村民封万保说。

    如今的勐龙街村成为产业强、群众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先后获得了“青年文明村寨”“云南省文明村”“六美乡村”“云南省卫生村”“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等一系列荣誉。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