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第03版:要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11月14日 星期六
无量山上的逐梦人
——大临铁路建设者全力抢抓项目工期

    连日来,大(理)临(沧)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杏子山隧道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建设者们正在紧张地进行隧道内无砟轨道的施工。

    被业内称为“世界级地质博物馆”的杏子山隧道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境内,全长8.9公里,是全线Ⅰ级高风险隧道。隧道穿越5条断层破碎带及1处背斜,围岩复杂多变,有炭质板岩、片岩、泥岩等12种围岩。开挖后,围岩像煤渣、淤泥一样流出,极易发生初支急剧变形、开裂掉块、突泥涌水等问题,给施工组织带来很大难度。为突破“滇西红层”伴随高地温这一世界级地质施工难题,建设者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参建单位优化要素配置、严格考核、加强量测,多管齐下不断激发职工的干劲与活力。

    今年9月10日,经过建设者1700多天的艰苦奋战,杏子山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如期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中铁十二局大临铁路项目三工区经理黄诒宝从小就有一个梦,长大后要修很多的桥和路,让大山深处的人们都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2015年,他带着这个梦想来到无量山深处,在异常艰难的条件下带领队伍扛起了大临铁路施工的重任。

    站在杏子山隧道项目驻地眺望,视线所及之处皆为山谷,用“与世隔绝”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凡来过这里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个项目太难了!”洞口与拌合站有近千米的高程差,仅靠近30余公里盘旋在各个山腰之间的施工便道连通,便道沿途紧邻悬崖,坡陡弯急,稍有不慎便会车毁人亡。

    初到施工现场,基本无路、无水、无电,条件比想象中还要差。黄诒宝和同事们用骡子和马匹把500多吨重的物资一趟一趟地从杏子山山顶运到谷底隧道洞口。看着杏子山隧道出口段九曲回肠、既窄又陡的施工便道,黄诒宝心有余悸。没有道路,黄诒宝就带领同事反复进行现场踏勘,在高差近千米的崇山峻岭上建成了一条全长30.5公里的施工便道;没有通讯信号和办公网络,他们与移动公司多次沟通,最终在山窝里建成一座信号塔;没有家,他们因地制宜巧妙设计,在白云环抱的山顶建成了一座职工之家。满足了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后,建设者们随即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奋战。

    面对杏子山隧道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建设者们迎难而上。项目部反复琢磨,工艺上采取“快挖、快支、快封闭”的三台阶软弱围岩快速施工工法,成功解决了单线隧道内作业面狭小、工序多、交叉施工干扰大的难题。同时,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平台,控制施工安全状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举啃下了“硬骨头”。

    今年以来,为抢抓工期、确保项目建设如期推进,项目部积极开展“保开通劳动竞赛”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减轻了工期压力,还以劳动竞赛为载体,形成了一套快速化施工工法。劳动竞赛期间,杏子山隧道无砟轨道施工进度达到168米/天,创造了大临线无砟轨道施工日进度最快纪录。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项目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竞赛思想和工作作风,有效带动了全体员工学习先进、争当第一,对项目管理及发展形成了有力保障。今年“五一”期间,项目部被评为云南省“工人先锋号”,黄饴宝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随着杏子山隧道顺利贯通,后期扫尾工作有条不紊推进,大临铁路预计于年内建成通车。无量山上,黄诒宝和同事们的梦想即将实现。

    本报记者 胡晓蓉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