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试试这洗衣机好不好用。”日前,记者来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上帕镇泽福安置点采访,正赶上帮扶干部将一台洗衣机送到傈僳族妇女木沙娜家。工人师傅刚把洗衣机安装好,木沙娜便忙不迭地抱来一堆被褥扔进机器里试用起来。她按下启动键,水花飞溅,被褥快速旋转。几十分钟后,伴随着一阵悦耳的蜂鸣声,被褥洗好了。 木沙娜激动地说:“以前,我最头疼洗被褥,现在有了洗衣机,不但洗得干干净净,脱水后晾晒一点也不费劲。我们现在的生活‘阿克几’!” “阿克几”是傈僳语,汉语可翻译为“非常好”等意思。而木沙娜现在的生活,确实称得上“阿克几”。 36岁的木沙娜是马吉乡马吉米村桥马嘎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政府为她在位于福贡县城的上帕镇泽福安置点免费提供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新房,里面配置了各种家具,“我们是真正的‘拎包入住’。”她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宽敞的房间里窗明几净,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客厅正面的墙壁上,醒目地悬挂着一幅名为“习近平总书记和怒江州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在一起”的大照片。凝视着照片,木沙娜深情地说:“共产党‘阿克几’!习总书记‘阿克几’!” 漫步在安置点里,只见一幢幢气派的楼房拔地而起,便民服务中心、超市、技能培训中心、农贸市场、医务室等应有尽有。楼体上镌刻着“感恩共产党 感谢总书记”,鲜红的大字传递出当地群众的心声。 木沙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她家通过种草果、做竹编、养鸡,再加上各种补贴,人均收入近万元。“尽管现在的生活‘阿克几’,但我还要加油干。”她说,今年她还申请了5万元由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准备发展养殖业。 本报记者 张雪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