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进弥渡县九顶山,400亩田间种满了重楼,从这个山头连到那个山头,淡淡的药香味扑鼻而来。一个身影小心翼翼地挖出一株重楼,他就是弥渡县红岩镇竹园村委会果园村农民年友云。从2009年开始,他承包林地种植重楼,闯出了一条林药发展的致富路子。更带动100余户农户依靠重楼致富。 重楼多生长于山区的山谷、溪边等阴湿处,适宜生长在透水性好、微酸性腐殖土或肥沃的砂质土中,这恰好与九顶山上的地理属性相契合。 2009年3月,年友云投资300万元在九顶山上承包了一片400亩的林地种植重楼药材,向禹门村农户租用30亩耕地作为种苗培育基地。基地共吸纳50人就业。为全方面深入了解重楼,提高重楼移栽存活率,扩大重楼的种植规模,年友云一有时间就钻研重楼种植技巧,加之常年的实践探索,他对重楼如何育苗、培养和管护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年友云的400亩重楼连年增产增收,仅2014年至2019年的5年间,重楼药材年均产量就达到42.4吨,重楼籽13.6吨。30亩种苗培育基地连续5年每年培育500万株种苗,除自用100万株外,还有400多万株种苗销往省内外。靠销售重楼药材、重楼籽种和种苗,他的基地年总产值已实现2750万元。 年友云在发展九顶山的重楼产业中,还投资60万元打机井,解决种药群众遇到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了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年友云向专业种植重楼的马厂箐、果园、禹门村的120户农民及远道而来的昆明、昭通、丽江等地24户药农低价位提供重楼种苗,指导村民们育苗、栽种、撘遮阳网、防治病虫害。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在九顶山上种重楼的专业户已达到160户,种药人发展到现在的1450人,林下种植和耕地种植重楼的总面积达到2300亩,年友云的基地还成为云南白药集团定点收购重楼药材基地。 本报通讯员 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