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迟焕飞 徐霁 文/图 鹤鸣九皋,果香四溢。昭通,山川俊美,满载着历史的沉香与厚重,而这里也是我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镇雄胜则昭通胜,昭通胜则云南胜”。2019年初,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这场硬仗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齐心协力、共同发力,举全省之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号召,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举全省烟草商业之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凝心聚力,将最扎实的脚印留在最贫困的土地上。 精准施策 扛起国企社会责任 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唯有找到“穷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拿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办法,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 烟草行业是植根于云岭大地上的支柱产业,作为云南当地重要的国有企业,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云南各族群众血脉相连,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云南烟草商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近年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发挥烟草产业优势、全面助力脱贫攻坚,坚持既开篇破题、又收官兜底,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阿昌族整族帮扶、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挂联帮扶取得决定性胜利后,于2019年初又到条件最艰苦、任务最艰巨的地方,承担起昭通深度贫困地区企业集团帮扶任务。 正如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李光林所言:“昭通作为全国、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深度贫困地区,昭通能不能如期脱贫,不仅关乎云南能不能如期脱贫,更会影响全国脱贫攻坚大局。云南烟草商业深刻认识到帮扶昭通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担责、认真履职。” 两年时间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采用“项目+资金”的帮扶方式向昭通市镇雄县、彝良县捐赠帮扶资金6亿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易地扶贫搬迁“一配套两支撑”,针对两县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时期最吃劲、最困难、最需要的领域,重点实施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安全饮水、产业就业等4大类38个帮扶项目。 帮到难处、扶到点上。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昭通市委、市政府联合成立项目评定组,深入实地查看走访,针对贫困地区实际情况,对上报的项目方案进行多次研究和评定。2019年5月5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与昭通市委、市政府共同成立了帮扶昭通市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签订捐赠协议。随即建章立制,搭建起一套完整的项目督导及资金管理办法。5月14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抽调人员组成帮扶项目督导组分别进驻两县开展督导工作,确保帮扶项目建设程序规范、资金安全、有序推进,同时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与昭通市、县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整合部门优势,实现协同作战,一场收官兜底的帮扶工作在这片革命老区土地上正式拉开帷幕。 红旗漫卷,长缨在手。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帮扶成效日益凸显,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6亿元帮扶资金全部到位,帮扶昭通市脱贫攻坚的38个项目中有24个完工,完工率63.16%;14个在建项目正加快推进,届时镇雄、彝良两县将有12万多名群众受益。 扶贫扶智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清晨,彝良县发界安置区内发界小学里的朗朗读书声,传递着未来的希望。 走进发界小学,每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交互式LED一体机,实验室内各种实验设备摆放整齐,课间休息,学生们三五成群,在宽阔的操场上嬉戏打闹。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瞄准“穷根”,将基础教育列为帮扶镇雄县、彝良县脱贫攻坚项目中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安置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在易地搬迁点学校建设急需配套设施之时,投入帮扶资金7798.17万元,用于两县易地搬迁安置点16所学校的全套设施设备购置,保障了两县5个安置区适龄人口就近就读,夯实了两县基础教育。 “在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的帮扶下,我们安置区的学校教学配置是全县学校里标准最高的。”镇雄县教育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学生的吃、住、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校园广播系统及监控设备做到全校覆盖,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 周健是彝良县发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去年从角奎镇石堐村搬迁到发界安置区团结社区。周健的爸爸周文勇小时候家里穷,再加上父亲去世早,读到小学5年级就辍学了,这是他最遗憾的事。“像我们这样没有文化的,外出打工都只能是干苦力活,没有多的岗位可以选择!”31岁的周文勇前几年外出辗转多地务工,深深地体会到了唯有用知识才能打破贫困生活这把“枷锁”。为了让下一代不走自己的老路,周文勇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除了上课的时间,还给儿子报了补习班。“现在的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楼下就是学校。”周文勇说,儿子到发界小学读书后,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性格更开朗了,成绩也提升了不少。 在安置区建设过程中,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除了帮助安置区群众斩穷根外,还针对安置区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投入资金350万元采购卫生设施设备,为两县安置点配置了1个卫生院和10个卫生服务站,确保安置区群众及时享受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彝良县发界安置区卫生院院长方仕会介绍,卫生院所有医疗、办公、信息化、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均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帮扶购置,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DR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的投用大大提升了卫生院的诊疗水平,让安置区群众彻底告别了昔日“小病拖、大病扛”的困境。 “平时有个小病小伤,就到卫生院开点药,离家近很方便,还可以报销,花不了多少钱。”正在卫生院就诊的搬迁户黄友芝告诉记者。卫生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设起付线,门诊可报销75%,住院报销比例达90%,真正实现了搬迁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愿望。 告别水困 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在彝良县钟鸣镇、角奎镇和镇雄县碗厂镇,缺水是多年来山区群众面临的最大困难。 年过半百的钟鸣镇村民李世桃回忆起以前的喝水经历,脸上挂满了苦涩。“以前都是在平房顶上蓄水,再用塑料管引流下来,要是天旱少雨,就得去7公里外的地方挑水。”李世桃告诉记者,经常挑回来的水已经用完了,但脚还在疼。 为解决群众用水之困,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把解决山区群众安全饮水作为帮扶镇雄、彝良两县的重要项目之一,投入帮扶资金3676.04万元,实施镇雄县碗厂镇易地搬迁点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彝良县钟鸣镇麻窝片区引水工程、角奎镇马窑片区引水工程和拖脚片区引水工程4个帮扶项目。 如今,镇雄县碗厂镇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和彝良县钟鸣镇麻窝片区引水工程、拖脚片区引水工程完工实现通水,彝良县角奎镇马窑片区引水工程也即将完工。 4个安全饮水项目的建成,将解决两县三个乡(镇)36069人的饮水困难和5845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村民们纷纷感叹吃望天水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 据钟鸣镇镇长李维英介绍,由于铁锰含量超标,以前群众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建成后,通过水处理厂净化处理,水质达到安全饮水标准,钟鸣镇的百姓喝上了方便水、放心水。 水通了,不但解决了群众用水之困,还为碗厂镇扶贫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碗厂镇是镇雄县生态环境最好的乡(镇)之一,绿水青山为当地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赫赫有名的“云笋”,便是其中代表。“竹笋鲜品容易腐烂,腌渍加工保鲜则需要大量用水,最基础的加工车间日均用水量就需要200吨,可当时的碗厂镇缺水,我们的厂子也因为水的问题,一直不敢修建。”自2016年以来,多次赴碗厂镇实地考察的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余芳明介绍。 而在碗厂镇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完工后,余芳明解决了后顾之忧,随即投资1000多万元扩建厂房。时至今日,黑颈鹤生物科技公司一期厂房在今年10月顺利投产,主营品牌——“云笋”丝毫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其产品登陆诸多电商平台并成功出口国际市场。而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种植竹笋还是在加工企业务工,都让很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搬迁人员实现了就近就业,守着绿水青山的碗厂镇终于享受到“金山银山”带来的富足。 产业帮扶 筑牢脱贫致富根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产业扶贫是盘大棋,为下好这盘大棋,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帮扶昭通市脱贫攻坚中打出产业帮扶的“组合拳”,分别实施食用菌生产、生猪养殖、扶贫车间及配套建设、保鲜冷库建设、天麻“两菌”研发5个方面共计15个项目,概算投资48175.79万元。 为实现易地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帮扶资金4800万元,建设彝良县发界安置点扶贫车间和配套设施。彝良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进巴食川珍竹笋加工、云本草天麻加工、中云大慈彝花刺绣、泉州制衣等就业门槛低、工时灵活、生态环保的品牌企业陆续入驻扶贫车间,为安置区群众提供了1000余个就业岗位。 为将镇雄县、彝良县打造成为全省高原特色栽培食用菌基地,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帮扶资金28313.04万元,分别在两县实施食用菌生产项目,配套建设菌棒厂和分拣、烘干、包装等配套实施。 在镇雄县母享镇,食用菌生产项目1期工程基本完工,377个大棚顺着湾沟村河谷整齐划一、依次排开、充满希望。在彝良县洛泽河镇,食用菌生产项目1期建设正热火朝天、机械轰鸣、加快推进。 在项目现场晒得黝黑的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现在食用菌基地正在进行试验种植,市场反映较好,待基地建成全部投产运营后,年产鲜菇可达550万公斤,可实现香菇产值3800万元,可提供300人的就业岗位。” 在彝良县小草坝镇大桥村,蜿蜒的公路旁一栋崭新的钢架结构厂房映入眼帘,工人们冒雨铺建着室外的混凝土道路。这是由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出资、彝良县工业园区承建的保鲜冷库开发建设项目。彝良县天麻产业开发中心主任王忠巧介绍,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后,受保鲜储运能力的制约,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冷库项目建成后可以使当地未能销售的天麻、竹笋进入冷库保鲜储藏,实现错峰销售、增产增收。 在保鲜冷库建设项目旁,天麻“两菌”研发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彝良县天麻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让当地种植户对两菌(即萌发菌和蜜环菌,萌发菌: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一类真菌;蜜环菌:可为天麻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如何满足当地天麻种植户对菌种的需求,壮大传统优势产业,成为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在产业帮扶方面所着眼的问题。精准施策、因地制宜,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帮扶资金精准投入到群众发展需要的地方。有了资金保障,天麻“两菌”研发建设项目应运而生。 由于菌种产量不足,麻农们大多从外地购买,增加了成本的同时也使得天麻品种纯度受到影响,再加之储存困难等因素,使得一些麻农所种的天麻卖不了好价钱。“保鲜冷库开发、天麻‘两菌’研发建设项目有力地破解了特色产业发展的难题。”彝良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家斌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真金白银的帮扶,这些项目的建设更是一颗“定心丸”,重新点燃了老百姓种植天麻、发展特色产业的热情。 昭通是全省生猪养殖大市,为做强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入帮扶资金10685.48万元,实施两县生猪养殖9个项目。镇雄县新建的7个生猪代养场和1个立体养殖场项目年育肥出栏生猪7.92万头,项目惠及7个乡(镇)可带动24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508人稳定增收,土地流转及租金使用可确保10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977人稳定脱贫。彝良县能繁母猪基地育种区项目年生产仔猪6万头,项目惠及15乡(镇),可带动6000余户群众稳定增收。 一个个承载着希望的产业发展项目,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管网水道,一户户摆脱贫困的搬迁群众,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朴实笑脸……这些喜人的变化凝结着烟草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云南烟草商业拔丁抽楔、雪中抱薪,用真心和实干浇灌出了帮扶脱贫的累累硕果,让千万个贫困家庭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