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第05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供需对接才能出实效

    李春婷

    经济学里有一个理论,讲的是供求平衡。说的是当供求双方的博弈达到一个平衡点时,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就会由此消除,供给与需求就会相互适应、相对一致,供给者和需求者都能够同时做到双赢。事实上,这个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党员干部是供给者,群众是需求者,找到需求、找准痛点、解决问题、作出反馈、总结经验,进而创新举措、干出实效,这样才能避免走弯路,真正找到实现双赢的平衡点。

    需求怎么找,需要深入基层找、深入群众找。党员干部要真正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提供最能击中老百姓心坎的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多走访、多座谈、多交流,打通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让群众愿意说真话、说实话,把实际存在的困难,原原本本、真真实实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找准需求点、把握发力点。

    需求找准之后,如何对应需求、排忧解难才是王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对党员干部而言,对接了群众的真实需求,了解到他们的所急所盼,就应实实在在干出点成绩,做出点成效。要少开“空头支票”、少吹“彩色泡泡”,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出台务实举措,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各项惠民政策、民生举措落实落地落到位,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供需达成一致,并不能就此完结,还需持续跟踪问效、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党员干部应当从群众的反应和评价中认真总结,实事求是找到优势和不足、经验和教训,改变心态、改善措施、改进方法,力图在下次的工作中更实在一点,更贴心一点,效率更高一点,得到反馈更好一点。

    按“需求”来“供给”,党员干部就不会做无用之功。供需对接,既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实效,又能激发干事创业的信心,群众也会升腾出更多的信任感和幸福感,干群关系才能形成一个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