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建国 近日召开的保山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保山市委关于制定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在“十四五”期间,保山市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保山建设成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点、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引领滇西一体化发展的新典范。 定目标 明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保山市科学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思路和举措,突出保山特色,回应群众期盼。 《建议》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优势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聚集高端要素、承载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 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政策、制度、公共服务及要素保障等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产出效率和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进一步提高,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较高增长。 绿色发展再创新佳绩。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成为普遍实践,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天更蓝、水更绿、土更净的生产生活环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构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不断健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开放体制加快创新、开放水平大幅提高,区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能力大幅增强,以开放合作带动全面发展取得新突破。 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教育和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善,人口管理和服务能力持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增强、生活品质明显提高。 安全稳定达到新高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全面加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宗教和边境地区保持和谐稳定;法治保山建设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底线进一步扎牢,发展和安全更加协调,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2035年,保山将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建成滇西辐射中心、滇西工业重镇、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城市经济辐射力、社会带动力、文化引领力和科教支撑力大大增强。 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体现保山特色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经济体系。 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建成法治保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社会创造活力不断激发,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影响力不断彰显,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 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把平安保山建成平安云南示范区。 开好局 起好步 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部署。“十四五”期间,保山将以“高质量”为关键词,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态化,全面建设滇西辐射中心。以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以综合交通、能源、物流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支撑,内外双向开放并举,供需两端发力并重,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地区和滇西片区的交流合作,全面建设滇西辐射中心。 高质量推进工业聚集化,全面建设滇西工业重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全力以赴抓聚集、促转型、提质效,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约高效发展,促进工业经济质量变革、能级提升,打造滇西最具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牵引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推进农业规模化,全面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多措并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对标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持续巩固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高质量推进旅游品牌化,全面建设滇西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抢抓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重大机遇,强化品牌引领,加快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优质文旅康养新产品新业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增强保山旅游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围绕“一圈一环一线”构建“一山两心两带”保山旅游高质量发展格局。 高质量推进发展数字化,全面建设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紧抓“数字中国”“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数字云南”,加快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政府、数字城市、数字社会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建设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城乡协调融合发展新格局。 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美好家园。大力促进教育体育、养老托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促进充分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善提高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平安保山建设。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底线思维,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努力建设平安保山。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动员一切可用力量,形成推动保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表示,全市上下要在真抓落实、善抓落实、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工作一项一项推进,项目一个一个突破,事情一件一件办好,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破好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保山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落实宏观政策,聚力提升城市能级,聚力做强工业集群,聚力推进乡村振兴,聚力打造旅游品牌,聚力培育数字经济、夯实基础设施、创建文明城市、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破好题,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