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寒冬料峭,走进云龙县宝丰完小,只见学生们正共舞“力格高”,同唱《爱国山歌》,同诵《三字经》。“只有将民族团结进步真正融入校园、融入课堂、融入头脑,才能不断铸牢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爱党爱国之志。”宝丰完小校长张鹰如是说。 宝丰完小有汉、白、彝、傣、土家、傈僳、景颇、哈尼8个民族的学生。漫步校园,古木参天、鸟语花香、亭台楼阁、诗词楹联相映成趣,孔子圣像、勤政亭、德政廊、文化长廊、书香园、红色教育微园地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氛围浓厚。课堂上,开设了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每月一课”民族团结进步课,并专题开设书法、太极、武术、象棋、围棋、民族乐器等中华优秀文化课。课堂后,组织学生到当地名人故居、红色基地、国学基地参观学习,并举行每年一次的祭孔典礼。“学校让各族小朋友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祖国的伟大,我们更加爱祖国、爱家乡。”六年级学生周诗婷在作文里写到。 宝丰完小只是该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特色示范中的一个缩影,地处怒江、大理、保山三州市接合部的云龙县,少数民族人口占87.88%,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高达91.1%。如今,云龙县125所学校(幼儿园)已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系统创建工作格局。一颗颗小小“石榴籽”,凝聚浓浓“中华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美其美、合同一家。”云龙县教体局局长寇德明介绍,近年来,云龙县先后有9所学校获省级、10所学校获州级、42所学校获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称号。“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制度、一师一典范、一生一特长,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各族学生混合住宿、混班教学,以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文体、社团、实践、研学活动丰富多彩,架起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尹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