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彝族自治县乐秋乡下大湾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苗族小村。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外,家家户户的小院整洁美丽,村民们脸上的笑容质朴,幸福满满。 曾经的大湾村,房屋破旧,进村道路狭窄泥泞,仅有一条出寨的泥土路,生产生活全靠人背马驮,村民几乎与世隔绝。如何让下大湾村实现完美蜕变?南涧打出了“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治理”的组合拳,让这个有30户133人的苗族村寨改变了旧日面貌,走向崭新生活。 “国家政策好,我们住上了新房,生活好了,日子更有盼头了。”今年58岁的村民杨如文喜滋滋地说。杨如文家庭院整洁有序,庭院一侧种着花草,房中家具、家电一应俱全。 “我们村家家住新房、院院搞绿化、道路铺青石,污水净化、人畜分离,还有了卫生公厕、健身设备。”村民小组长宋学成介绍。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村民们积极参与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全村共18户获评选,挂上了文明户的牌匾。 进入民族活动广场,左侧一间茅草屋顶的苗族文化活动室外墙上写着“下大湾村规民约”。宋学成介绍,这是村民们共同商议制定的,大家共同参与到村庄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中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活动室一侧是射弩文化场和舞台,每天吃过晚饭,村民在此休闲娱乐,“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好了。”如今的大湾村,功能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环境优美,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随之提升。 从茅草房土坯房到青瓦白墙彩画,下大湾正一步步走向文明乡村、文化新村。2020年,该村被省民宗委命名为第二批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于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