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第05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4月08日 星期四
生态葬不该乏人问津

    孔德淇

    随着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深化移风易俗,骨灰撒海、网上祭祀等新型殡葬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但有记者在清明期间调查发现,不少人在抱怨天价墓地难以承受的同时,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墓地价格低廉却依然难获人们的认同。

    按理说,在很多地方出现“一穴难求”,民众在墓葬问题上的支出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不兴墓地,不立碑碣,将先人骨灰埋放于红花绿草之间的生态葬法不仅节约用地、绿色环保,且售价低廉,不应该乏人问津。但要看到,受传统文化影响,很多人认为通过传统墓碑祭祀才能寄托哀思、体现孝道,这也是目前接受生态葬的人相对较少,普通家庭仍偏向传统墓葬的重要原因。同时,一些殡葬商家不断对传统殡葬推波助澜,比如有的公墓雇请花圈店、风水先生等帮助推销,这些人为了提取高额回扣,自然会宣扬封建迷信、推荐高价墓地,助推许多丧户盲目消费、大操大办,才让生态葬显得这样冷清。

    殡葬方式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来看,传统葬法的主导地位仍难撼动。需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不断加强行业改革与移风易俗,方能让传统习俗、观念慢慢转变。针对一些地方的殡葬攀比倾向,相关部门可出台更多刚性规范约束,比如规定新建公墓不允许建设永久性建筑,不允许建造钢筋、混凝土的人造景观,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节地、生态葬区等。此外,国家在审批新公墓时,指标应更多向环保型、绿色型墓园倾斜,尽量减少新建白色公墓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

    “先人庐墓”不仅仅是一个个隆起的坟丘,更是生者寄托情感的符号。各类生态葬虽有好的理念,但也有赖于现实的路径选择。殡葬从简不等于就陋,加强市场端创新和优质产品供给同样重要。生态公墓完全可以打造成庄严肃穆而不失典雅温馨的风格,让逝者家属感受到生命回归自然的美好;同时,生态公墓应加大符合人们文化品位和精神需求的产品供给,在庄严感和仪式感上适当提高标准,并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充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及对绿色环保、俭约文明生活方式的推崇。倘若实行的相关政策和服务皆尽其善,那么生态葬有望叫好又叫座。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