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5月16日 星期日
第07版:民生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5月16日 星期日
聚焦
“小巷管家”让社区更和谐


本报美编 张维麟 绘

    本报记者  李春旭

    去年底,昆明市五华区华山街道办事处创新开展居民小区和出租房分类分级服务管理,制订了《华山街道关于建立“小巷管家”工作机制和队伍的实施方案》,依托楼栋长、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专干、协管员、信息员等建立起136人的“小巷管家”队伍,每天巡逻在267个小区、楼院和大街小巷,增强小区共治共享合力,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区高效推进分级管理

    今年,居住在华山东路82号院的居民们发现院子里多了一个“华山街道五华山社区居民小区(楼院)分色分级管理公示栏”,公示栏里不仅有小区情况简介、社区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人员的照片,还标示了小区的治安、环境卫生以及小区内18套出租房的分色情况。

    “首批实施分级服务管理的小区共有38个,分布在五华山社区和水晶宫社区,136名‘小巷管家’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出租房信息变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垃圾外溢等问题通过微信群、直接来电等方式反馈给社区或街道,使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五华区街道党委工委副书记李亮说。

    据介绍,华山街道面积3.98平方公里,有常驻人口8.16万人,辖区行政资源集中、高等学府集中、公园名胜集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小区数量多、类型多,半物业和无人管理小区占比达75.28%,出租房达3716户,小区治理压力大,居民满意度低。去年底,结合昆明市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华山街道办事处以推进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抓手,在摸清实情的基础上,开展了居民小区和出租房屋分类分级管理机制创新。

    李亮介绍,华山街道对出租屋进行全面梳理,根据不同性质将出租屋分为城中村(无人管理小区)类、商品住宅小区类、单位内部集体宿舍类、民宿类、其他类5个类别,对出租屋进行精细化管理, 提供精准化服务。“截至2020年12月,华山街道共排查登记出租屋3716套、流动人口26127人。”李亮说。

    按照出租屋硬件条件、业主守法纳管情况、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将出租屋分为宽管级、关注级、严管级3个级别,分别以绿色、黄色、红色进行标注和公示。此外,通过建立动态管理、信息互通、宣传公示等机制,每半年调整级别一次,对发生重大事故的出租屋及时调整相应级别。办事处流管中心、应急中心、城管执法中队、派出所还建立信息互通制度,多部门协作,高效推进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工作。

    管家精准摸排细化服务

    每天一大早,华山街道流动人口和出租房服务管理中心专干储煜承认真梳理完昨天“小巷管家”上报在工作群里的信息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2岁的他是派出所派驻到社区的辅警,但是谈起“小巷管家”的工作头头是道。“梳理信息时发现有些出租屋是群租房、有些则存在安全隐患,核实完信息后抄送给区委或者相关部门,让‘小巷管家’真正发挥监管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精准摸排、精细化服务。”储煜承说,刚开始的时候,摸排了267个小区,有物管的仅有66个,占比为24.71%;半物管小区123个,无人管理小区78个,占比达75.28%。他说:“出租房绝大多数分布在半物业和无人管理的小区,日常监管基本上靠派出所民警和工作人员日常巡查,工作量大,有时候白天找不到人,晚上还要再跑一次。”

    “今年4月14日,‘小巷管家’陈昌翠发现螺峰街32号一楼商铺养生馆有烟雾漫出,报警后及时带领热心群众扑灭了火情,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服务管理服务站专职协管员温燕青插话说,“最辛苦的时候,我一天走访了100多户,从早上9点多到11点。螺峰街某社区共有412户居民,通过走访摸清了社区内有90多户租户,结识了很多老年人。现在大家关系很好,谁家有事或出门探亲,打声招呼我们就可以帮忙‘看家护院’,邻里之间有纠纷也能及时调解,虽然工作辛苦,工资也不高,只要帮居民解决了诉求,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有了成果,心里暖暖的。”

    群众对小区状况一目了然

    下午5时许,82号院慢慢热闹起来,老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孩子们在院内嬉戏。居民叶先生看着墙上的公示栏,绿色的租户房号让他露出满意的笑容。“这个公示栏很好,租户居民一目了然,还能了解租户基本情况,红色的租户我们都会多看一眼,绿色的租户让大家都安心。”

    “通过建立动态管理、信息互通等机制,协管员明确了工作重点,改变了以往对所有出租房普遍撒网排查的工作模式,加大了‘小巷管家’对接近关注级出租房的走访排查频次。此外,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张贴三色公示栏,居民对小区情况一目了然,租户和居民还能相互监督、互相帮助。”李亮说。

    谈及居住环境变化时,叶先生坦言:“老小区隔音效果不好,以前租户大半夜回来一层楼都知道,现在只要和‘管家’反映,或者在公示栏上体现出来,租户们自觉多了,邻里之间也更和谐了。”

    去年12月至今年4月,“小巷管家”参与派出所工作136天,共办理电子居住证195人次,“一标三实”8253人次,安装“安居昆明”App4358人次,收集治安、消防、疫情等方面信息248条,在38个楼院安装了出租房屋分色分级管理公示栏,对楼院的环境卫生、治安分色情况和463套出租房分级情况进行公示,引导群众租住宽管级出租房,推动业主自觉依法纳管创建宽管级出租房。配合派出所开展常驻人口核实等工作,街道、派出所、社区、公共户单位等共驻共治共享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