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第05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5月17日 星期一
云岭论坛
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底线

    易晖

    近期,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昆明市督察,严肃指出昆明在滇池保护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生态环境部通报了“云南昆明晋宁长腰山过度开发 严重影响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典型案例,引起广泛关注。目前,长腰山片区建筑拆除、面山绿化、植被恢复工作正抓紧推进中。昆明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昆明将深刻吸取教训,坚持规划引领,树牢“离湖布局、远湖发展”的思路,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狠抓环湖截污,切实提高入湖水质。坚持依法治湖,坚决杜绝督察组指出的问题再次发生。

    云南地处边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压力比较大,各地在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方面自然有迫切的愿望。我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大健康产业具有明显优势,近年来正集中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但是,“打牌”首先要守好底牌,打“绿色牌”更是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处理好减法与加法、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决不能急功近利、因小失大。

    面对滇池早已不堪重负的现实,首先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人的生产生活对湖泊的影响和破坏,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自然恢复。如果嘴上说着“保护优先”,现实中却越过保护红线,打着康养旗号搞“贴线开发”“与湖争地”,严重破坏滇池生态系统完整性,摧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那么,必然会付出惨痛代价。

    常说 “法无禁止即可为”,但在生态环境保护面前,仅仅做到守住法律法规中的红线、底线是不够的,何况,有的法律法规年久失修,甚至可能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指导实践的作用有限,而这,也恰恰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因此,当前要紧的,不仅需要尽快完善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铲除灰色地带;同时,更需要按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要求编制出台滇池保护规划,让滇池保护有“规”可循。当然,相关职能部门更要做到履职负责、履职尽责,对违规开发建设问题一经发现、绝不姑息。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给滇池保护治理上了重要一课:环保和发展一样,都是硬道理。对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带来的新理念,恐怕还有许多局内人听不懂,那就需要尽快补课,跟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步伐。特别对于以前很少听到的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得认真学习领会。在我看来,简单说就是要以水容量定城市发展规模,缺水城市及水质状况不佳城市不能再“摊大饼”;以水利用和处理能力定开发项目的落地,为生活和生产规划一定的用水用地指标;以水质评定人居环境和政绩,江河湖泊水质长期得不到改善的城市不适合人群成倍增加,相关的“湖长”“河长”应向人民群众讲述环保政绩;以水污染负荷定生产布局,不能把污染企业、费水项目引进保护区内。总之,就是要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离湖布局,远湖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以水定发展才能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底线、上线。我们要以长腰山生态恢复为课堂,倍加珍惜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神圣职责,举一反三总结经验,加快建设绿色云南。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