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王佳凤)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龙陵县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文化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群众,以“汉语+少数民族语言”的模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聚人气。 平达乡黄连河村是个傈僳族聚居村,部分村民听不懂汉语、不认识汉字,为让他们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掉队”“不缺课”,村“两委”选派傈僳族村干部窦生德和精通傈僳族语言的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曹再生分片包组包户“送学上门”,入户用“双语”宣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每到一户傈僳族群众家中,党员干部与他们一起学习党史、分享学习体会,引导傈僳族群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 “老师用我们本民族语言宣讲党的发展历程和红色故事,听得懂记得住。”来自黄连河村的傈僳族党员窦鲜艳表示。 连日来,在龙陵县少数民族聚居村的火塘边、小院里,都有少数民族党员干部送学上门、入户“双语”宣讲的身影。 “这是我听过最好的一次讲解,用‘汉语+彝语’的方式给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讲解,让我们倍感亲切,使我们对党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理解得更深、更透了。”木城乡老满坡村党总支书记郭玉琴表示,在接下来党史学习教育中,他们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知识入心入脑,激发奋进力量,让党史学习教育这门“必修课”走实走心、见行见效。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龙陵县突出地方特色,从“小院课堂”到“火塘边的党课”,“双语”宣讲接地气、入心又入脑,群众学习热情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