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1年05月23日 星期日
第07版:民 生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1年05月23日 星期日
绿色社区里的低碳生活


在校园开展绿色环保主题宣传活动

    本报记者 王怡文 文/图

    成立于2009年的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关上中心社区是一个集金融商业街区,楼宇经济、会展广场、居民楼院为一体的城市化社区,自2014年开始推进创建绿色社区建设工作以来,社区发生了一桩桩令人难忘的变化:从太阳能路灯到循环水,从学生志愿者的行动到居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居民们纷纷点赞的同时,绿色社区倡导的生活方式也悄然改变着大家的生活。

    低碳环保微改造  老旧小区换新颜

    夜幕降临,关上中心社区石油小区的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别小瞧了它,白天生产的电能充足,灯还特别亮。”小区居民梁先生告诉我们,早在4年前,小区的所有路灯便全部换成了太阳能LED灯,耗电量减少了,而且灯泡耐用,不用经常更换。

    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电线老化,电动车乱停放,充电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路灯也经常坏。如今,小区里用上了太阳能,电动车可以通过太阳能发电的充电站规范充电,小区垃圾桶上的广告牌供电系统也是太阳能发电运转,低碳又环保。

    如何让小区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能让小区的颜值有所提升?这让社区街道工作者们大伤脑筋。关上中心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2月,昆明市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发展合作署签署了“中瑞低碳城市合作项目”备忘录,结合小区实际,社区把石油小区的“微改造”列入到低碳城市合作的试点项目中,从治理小区电路老化、格局乱等问题入手,融入节能细节。

    “经过一系列的提升改造,老旧小区的‘颜值’提升,‘肌体’也更‘年轻’。”关上中心社区副主任杨洋说,关上中心社区在针对关上石油小区的碳环保微改造工作中,大幅提升了小区综合管理水平和社会管理服务功能。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年均节约用电约6000度;一体式太阳能光伏发电便民充电站能满足每年3000车次充电,节约用电约3000度;太阳能垃圾分类箱年均能处理垃圾200吨。“绿色,代表生命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创建绿色社区,践行低碳生活,我们一直在努力。”关上中心社区主任张慧说。

    打造低碳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近日,关上中心社区银城花园小区刚刚建起了垃圾智能分类积分兑换机,很多居民都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只要通过小区的分类垃圾桶正确投放了垃圾,再通过智能分类机测算垃圾重量后,按照分类回收1公斤垃圾可以兑换10个积分的规则进行奖品兑换。”小区居民蒋女士说,只要攒够200个积分,就能兑换洗衣粉、牙膏、香皂等日用品。这样的举措让大家知道垃圾如何正确分类,也更有参与的积极性,居民纷纷表示。

    “垃圾分类兑换积分的规则能再公示一遍吗?”“旧衣服可以通过哪种方式回收?”在关上中心社区的公众微信号居民互动板块和官网留言版上,居民们写下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低碳话题。

    关上中心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让居民养成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首先要改变居民观念,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同时还需要硬件投入。社区建成一个低碳科普生活体验馆,通过体验馆定期开展废物利用、低碳出行等主题活动,并形成长效机制,引导居民形绿色生活消费理念,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小手拉大手  共同营造绿色社区氛围

    “少用塑料袋,少用一次性制品;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授课老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介绍了“绿色环保”的概念,辖区中小学的同学们从自己做起,树立环保理念。这是关上中心社区每月都会定期在校园开展的绿色环保主题宣传活动的场景。这项活动同时也被列为关上中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社区青少年筑梦空间”的主题活动。

    平欣灵是官渡区冠益中学的学生,曾多次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绿色环保活动。他说:“学校每周都会举行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课堂上老师会跟我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滇池保护中的绿色理念等等。”

    “学校开展的绿色主题活动,是街道社区与学校联合开展的小手拉大手,共同营造绿色社区氛围的活动。”关上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说,“保护环境、绿色生活”已经被列入辖区学校实践课程的必修章节,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学生们就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周边老旧小区的节能宣传活动中,同时也让每个家庭都树立起节能环保的意识。冠益中学的多位老师谈到,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关上中心社区,通过实践让“节能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这可比课堂上的说教效果好多了。

    此外,小区里的节能行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的居民们。当老旧小区的集体水表变为入户水表,节水也自然而然地从“大家事”变成了“自家事”,大家的节约意识进一步提升。“其实把节能理念融入社区建设,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黑科技’。只要多花些心思,在点滴处多一些小巧思,不但可以实现非常好的节能效果,而且可以通过对居民的影响,实现非常好的带动效果。”杨洋说。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