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县级图书馆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云岭改革进行时

本报讯(记者 段晓瑞) 建在瑞丽国门旁的自助阅览室,以文化架起中缅胞波沟通之桥;大姚石羊古镇“云上乡愁书院”将文化融入青山绿水,打造文化寻根的精神家园。随着我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特色服务品牌串点成线,数字化转型更加惠民,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

自2016年启动县级公共图书馆改革以来,我省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思路,建立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为服务点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2020年,全省县级图书馆基本完成总分馆制改革目标任务,为提升图书馆公共服务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我省搭建县域内图书管理和服务平台,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文献资源配送、人员培训,统一文献采购与编目,实现通借通还。施甸县建立“分馆设施设备托管制度”“馆长联席会议制度”,洱源县聘请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为分馆馆长。弥勒、会泽、瑞丽等地将学校、企业、行政单位、农家书屋、村老年协会等纳入分馆建设,不断延伸服务网点,改造提升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村(社区)文化服务点,目前,全省各县(市、区)建设分馆达1200余个,村级服务点4000余个。

全省各地结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打造多种形式的特色服务品牌,积极探索“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实践,进一步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结合本地特色打造“耕读”阅读活动品牌,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促进阅读活动。普洱市打造普洱茶、茶马古道和边地文化特色分馆,积极传承弘扬茶文化。大姚县在基层文化站、红色文化纪念馆、云上乡愁书院等分馆建设特色文化空间。陆良县融入旅游观光和文化资源,打造了新型文化旅游图书馆。双柏县在国飞药膳庄园、龙田韶苑、雨龙寨等民宿、农家乐建立书屋和阅读栈。会泽县在旅游景点“江西会馆”建立分馆“乡贤书院”。边境县(市)积极推动国门文化建设,瑞丽市建立“中缅胞波自助阅览室”,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将县级分馆建设延伸到边境村寨,把流动图书车开到驻江新兵营、雷达站、武警中队等,为驻江部队设立图书流通点,积极发挥文化固边兴边、睦邻安邻作用。

同时,各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功能,打造身边“永不关闭的图书馆”。隆阳、安宁、景洪等地创新打造“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阅读全开放且无时间限制,并把纸质图书拓展为电子图书,采用灵活多样的错时、延时等服务形式,满足不同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暨农文网培学校、公共电子阅览室、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等16个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资源,推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新空间,实现“一馆多用”。截至目前,全省90%以上的县级图书馆更新升级了图书管理系统,部分县(市、区)图书馆建立了大数据平台,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文献资源的利用和服务方式由封闭式、传统型向开放式、数字型转变。

  • 云果产业提质增效快速发展

  • 多年生稻“云大107”创云南“一种两收”最高产量

  • 李朝燕克服伤病赛道称雄 郑涛打破纪录泳池扬威

  • 报头

  • 标题新闻

  • 志愿服务拉近年轻人的距离

  • 云南旅游商品创意创新大赛启动

  • 钱红艳的“小心机”

  • 赛场上的“小心思”

  • 简讯

  • 我省“一县一星”乡村振兴青年领头雁培养计划在京举办

  • 我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 让发展有“速度”民生有“温度”

  • 县级图书馆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