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冬奥手记

机器人“大厨”上岗

北京冬奥会上吃得怎样?这是我们最近常被问起的话题。这是一道主观题,仁者见仁,但我们不约而同给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打了“好评”。

每天中午12点一过,智慧餐厅里的各位“机器人厨师”开始忙碌,电子屏幕上闪烁着正在排队的数字,这是食客们的餐号。大家会选在靠近档口的位置,眼神聚焦在机械臂上,等着品尝它的手艺。

“XXX号正在出餐中”,提示声响,拿着小票的食客快步走到出餐点,粉红色灯闪亮,机械臂“恭敬”地送出一碗水饺,客人端走。“饺子档营业第一天,两小时就卖完了当天备料。”餐厅主管钟展鹏对智能煮饺子机的首日亮相很满意。

“牛肉汉堡的味道,不亚于那两个快餐品牌。”有媒体记者说。加热面包、煎肉饼、配生菜和酱汁、包装、轨道传送……一次备料,一台机器可连续制作300个。只需20秒,一个新鲜热乎的汉堡就能出炉,应对用餐高峰,毫无压力。

中国菜以烹饪复杂多变著称,机器人也能做?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名厨们的火候控制、翻炒手法、下料顺序,早已设定为智能程序,宫保鸡丁、东坡肉、煲仔饭……就是你想要的那个味儿。

菜炒好了,接下来是“空中走廊上菜”。当一盘干炒牛河乘坐云轨小车,在你的头顶呼啸而来,再通过下菜机,从天而降,最后悬浮在桌面上,你除了开着手机拍摄,脑海里就只剩一个念头——“天上掉馅饼”可以是真的!

试运营10天来,智慧餐厅已经有了“热门菜”,它们是:饺子、胡辣鸡块、干炒牛河、蒜蓉西兰花、红烧牛肉面、小炒黄牛肉。“冬奥会还有20多天就开幕了,我们还在完善细节,希望能以完美姿态,让国内外客人吃得舒服。”钟展鹏说。

都说众口难调,受饥饿程度、价格、心情、环境体验影响,大家会对“口味”有不同评价,但面对“智慧餐厅”,你很难不翘大拇指,而且你还会很自豪地告诉外国朋友——这些“机器人厨师”全是“中国制造”。

新华社记者 岳冉冉 张逸飞 王君宝

据新华社北京1月13日电

  • 报头

  • 以RCEP如期生效实施为契机推进更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

  • 王岐山会见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

  •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

  •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开展慰问帮扶全国道德模范活动

  • 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准备就绪静待开赛

  • 机器人“大厨”上岗

  • 标题新闻

  • 减负增效强基层 轻装奋进新时代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