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红河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好直播带货助推乡村振兴

在个旧市卡房镇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里,“80后”崔晓玲正和同事进行网络直播,热情地向粉丝推介手工编织箩筐、卤鸡等卡房农特产品。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乡村市场吸引了众多游子回乡创业发展,崔晓玲就是其中之一。她把在外地学到的电商运营经验带回家乡,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出路,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找到了新路子。

“当时卡房镇党委、政府帮助我们协调了一部分农副产品货源,在2020年11月到12月,我们的总销售额就有400多万元。”带着电商的眼光回到家乡,崔晓玲发现个旧的山野里满是宝藏,“农村生活原汁原味的风貌很能打动人心,我们就想让农村的年轻人们自己来代言,用自己的流量给商品带来流量。”

为吸引更多像崔晓玲这样的人才回乡创业,推进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卡房镇成立乡村振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一体化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建设。“我们计划用3年的时间,在全镇每一个村委会培养1至3名能够独立直播带货的人才,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卡房镇党委副书记龙洁说。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崔晓玲的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成立,并推出“梦想主播计划”,带领当地年轻人一起直播带货。龙树脚村村民高纯从去年开始直播,他说:“之前没有电商,农产品只能在本地卖。去年,我们将直播间搬进田间地头,不到1小时就卖出了2000多公斤洋芋,销售额达到了2万多元。”

目前,卡房镇的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基地通过开展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网上开店技巧等培训,以及一对一直播带货帮扶,带动当地100多人参与到网络直播中,帮助农民打开了网络直播销售的大门,拓宽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本报记者 刘宇丹

通讯员 龙江 陈梦姣 文/图

  • 河口万亩蜜柚成熟

  • “青春之城”正澎湃

  • 用好直播带货助推乡村振兴

  • 小小“金线草”致富新产业

  • 擦亮“玛玉茶”品牌助“一县一业”振兴

  • 报头

  • 蒙自市:农村宅基地产权证一体化办理更简便

  • 金平县:五级网格化治理促城市善治

  • 石屏县: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好“安全带”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