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彝绣+”措施赋能彝绣产业新发展

本报讯(记者 吕瑾) 今年以来,为推动楚雄彝绣产业进一步发展振兴,楚雄彝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践行“三个工作法”,及时组建彝绣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就破解彝绣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制定《中共楚雄州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楚雄州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扶持和奖励办法(试行)》《楚雄州金融支持彝绣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楚雄州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为彝绣产业及全州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彝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楚雄州实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出台金融支持彝绣产业十二条措施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银行优惠贷款,探索建立楚雄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打造“彝绣贷”。

针对彝绣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支持物流企业推出降低彝绣企业物流成本的“彝绣邮”。

为确保楚雄彝绣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买到纯手工制作的彝绣精品,支持保险机构推出“彝绣保”。

针对彝绣企业小散弱的现状,统筹规划建设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继续创建省、州文化产业园,打造“彝绣园”。

针对楚雄彝绣市场狭窄,品牌竞争力不强的情况,组织楚雄彝族刺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认证推广“楚雄彝绣”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打造系列彝绣文创产品标识“彝绣识”。

针对彝族纯手工刺绣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利于企业开展生产、销售、贸易,推广实施《楚雄彝族手工刺绣生产技术团体标准》并申报国家标准,打造“彝绣标”。

为加强楚雄彝绣传承保护,进一步健全完善楚雄绣娘和纹样数据库,成立彝绣专家工作站,打造“彝绣库”。

强化沪滇、闽滇文化合作交流,定期组织彝绣企业参加各类展会,进一步拓展彝绣产业发展空间,推动楚雄彝绣与旅游精品线路深度融合,打造“彝绣游”。

利用省内外展会、时装周等平台举办楚雄彝绣专场发布会,打造“彝绣秀”。

制作一批彝绣题材的电影、歌曲、形象宣传片、专题片、画册、短视频等,设计发行一套彝绣特种邮票,加强宣传推介,不断扩大“彝绣造”的品牌影响力。

出台首次进入规模以上彝绣企业的奖励政策,打造“彝绣奖”。

  • 从“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

  • 报头

  • “彝绣+”措施赋能彝绣产业新发展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