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党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见闻

橘红山绿日子甜

柑橘丰收 本报通讯员 胡鑫萌 摄

种满橘树的村庄

近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大兴地镇自扁王基村柑橘种植户密四英满脸汗水在橘树下锄地松土,施肥保根。身旁,一棵棵粗壮青翠的橘树上,饱满的果实压弯了枝条,洋溢着勃勃生机。

“养护好橘树根系,橘果才会高产。”谈到林果经济和科学种植,密四英颇有心得。密四英种植柑橘已有10余年,在泸水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的帮扶下,她学会了柑橘种植管理技术,还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种植经验,先后种植了10多亩砂糖橘、青秋脐橙、沃柑,现在每年有近13万元的收入。

泸水市六库镇六库村委会400亩柑橘示范基地以前是砂石坡地,耕作条件较差,种包谷收成少,种树难成材,成为撂荒地。泸水市开展“保生态、兴产业、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后,村里以“党支部+合作社”的方式,联合泸水付益脱贫攻坚造林扶贫专业合作社,对陡坡地进行综合整治,将砂石地建设为柑橘园,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

合作社负责人兰付益结合当地缺水、土壤贫瘠、土壤保水能力弱的实际,将陡坡改造为具备种植条件的梯田,安装了现代化水肥一体自动灌溉设施,以果药复合种植模式,建起400亩优质柑橘果园,让周边村民和搬迁居民能够就近务工。2020年以来,合作社平均每年用工2000多人,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近400万元。

泸水市山地面积比重大,传统种植业收益低。近年来,该市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水资源调整种植业,着力解决传统种植业带来的生态隐患问题,引导农民群众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2019年7月,泸水市引入拼多多电商平台,扶持老窝镇老窝村成立橘橼种植扶贫专业合作社,建起了智慧农园。如今,老窝村“多多农园”已发展成为农旅综合观光园。橘园周边,草莓园、蔬菜基地、农家乐繁荣发展,村民收入逐渐多样化,成了人们踏青郊游、体验采摘乐趣和农家风情的好去处。

泸水市鲁掌镇与中国一冶合作,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登埂村开展晚熟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当地村民在参加基地建设、学习种植管理技术、获得务工报酬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管理、销售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

从沿江一带的上江镇、六库街道,到半山地区的鲁掌镇,泸水市已建成26个柑橘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8400余亩,其中挂果面积4340余亩,产量达10865吨,总产值达3259.5万元,参与农户10200多户。

本报记者 李寿华 文/图

  • 橘红山绿日子甜

  • 社区服务暖民心

  • “红色就业管家”送岗位上门

  • 报头

  • 丽江抓党建制度落实赋能高质量发展

  • 引育“牛人才” 做活“牛文章”

  • 创新服务载体 促新业态发展

  • 纠治作风顽疾 为基层松绑减负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