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实践
今年以来,普洱市思茅区出台《“躺平式”干部处理办法(试行)》等机制,严管严治“躺平式”干部,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建设,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该区建立“专题调研+问题线索梳理+掌握日常考核+综合分析研判+区委审议评定”处理办法。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牵头,全覆盖开展专题调研,下沉全区71个党政机关,通过谈心谈话、民主测评、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履职和全区各专项考核、年度综合考核等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区委常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专项治理情况汇报,审议认定“躺平式”干部及处理措施。今年以来,该区开展“躺平式”干部大走访大调研及常态化调研5次、面谈干部职工1300余人次。
探索约谈提醒、轮岗交流、分类施策、重启使用的动态管理机制,对不同工作状态及类别的干部采取对应措施。以书面检查,集中警示约谈、个别警示约谈等方式,现场表态,列出整改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对于年内认定为“躺平式”干部的,不得提拔、晋级、评优。党政班子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干部职工被认定为“躺平式”干部的,综合运用免职、降职、轮岗等方式予以分类处理。今年以来,该区开展集中“一把手”约谈“一把手”10人次,轮岗交流33人,发现负面典型2人,涉嫌违纪受党政纪处分1人,因执行上下班纪律宽松软、抓工作力度不大、标准不高、得过且过等问题提醒谈话51人、批评教育作出检查25人,因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等原因受到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调整岗位等组织处理16人。
本报记者 沈浩 通讯员 瞿园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