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温泉镇联席村平均海拔2100米,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3%,属澜沧江西岸温凉型山区气候。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全村有茶园1.6万余亩,15厘米径围以上的挂牌古茶树24858株。
“我们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兼顾文化传承、品牌培育、产业基础等方面协调发展。”联席村党总支书记李国先介绍,村“两委”建立包保古茶树制度,按照养树优先、适度采摘的原则,包保全村2万余株古茶树。
联席村组建了以党员干部、茶企和部分茶农为成员的古树茶保护和开发服务志愿队,采取入户宣传、上门服务、亲自指导等方式,加大古茶树保护宣传力度。定期组织茶农参加古树茶保护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户防治病虫害意识,杜绝使用农药和化肥。同时,将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写进村规民约,提高广大群众珍爱古茶树的意识。
“我负责包保的古茶树有3000多株,以前茶农都是粗放式管理,随意采摘,每年收益有限。通过有效保护,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农收入、爱茶护茶意识。”包保责任人赵军昌说。
联席村坚持对古树茶进行规范采摘,严格按生产技术要求,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对茶叶进行精细化加工,确保古树茶的品牌和质量,采取订单销售一批、线上宣传销售一批、线下接待观光销售一批的方式,依托“民生茶馆”成立茶产品展示区,增加品茶方式,拓宽茶产品销售渠道,提高茶叶知名度。“今年,我家的古树茶收入10多万元,通过村级推介,最远卖到了广东省。”联席村厦片房小组茶农李发科说。
通过市场化运作,联席村以“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为模式,延伸加工、生产、销售到旅游一条龙服务,培育出“芭蕉林”“茶韵千年”等一系列品牌。今年,预计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
温泉镇党委副书记罗莹表示,下一步将依托万棵古茶树资源,抓实古茶公园AAA级景区创建,推动万亩有机茶园认证,挖掘茶文化魅力,以古茶为主题,围绕游茶山、礼茶道、品茶餐、赏茶艺、看炒茶、养古树、购古茶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开展采茶、炒茶、斗茶、评茶、茶艺表演、古茶拍卖等系列活动,让游客体会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水、不一样的茶。
本报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李云涵 饶会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