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华坪县新庄乡腊么村——

林下种植促增收

时下,走进华坪县新庄傈僳族傣族乡腊么村,成片的核桃林下,一株株绿油油的豌豆苗茁壮成长。村民们正在给标准化种植的豌豆苗搭架、拉线,为豌豆有个好收成忙碌着。近年来,腊么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核桃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丰富林下经济产品供给,使村民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腊么村是华坪县核桃产业重点村,去年,该村核桃种植面积达1.3万余亩,人均达9.1亩,年干果产量400吨。然而,由于核桃干果市场低迷,深加工产业发展缓慢,该村核桃产业长期增产不增收。面对这样的现状,腊么村党总支带领群众搞调研、编规划、争项目、作示范,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核桃林资源。夏季利用核桃树繁茂的特点,种植林下重楼、白芨、魔芋等经济作物;冬季发展林下蔬菜种植产业,实现“一年收两季、一亩地三用”,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

村民李子华家种有50余亩核桃。去年,他在核桃地里种植了豌豆和中药材,收入实现了成倍的增长。今年,他家又扩大了豌豆和中药材种植面积。

腊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文礼介绍:“发展林下经济后,以前1亩核桃的经济收入在400元左右,现在增加到2000元以上。”

去年,腊么村林下种植豌豆2800亩、产值700万元;林下种植魔芋1900亩、产值85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0760元,同比增长8.6%。今年,全村累计投入项目资金600余万元,完成核桃低效林改造1万亩,推广魔芋袋装种植示范100亩,林下蔬菜示范种植840亩,林下药材示范种植130亩,林下土鸡示范养殖1000羽。通过示范引领,腊么村正以“林菜”“林药”“林畜”“林禽”“林菌”发展模式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发展,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闯出了一条生态富民路。

见习记者 李兴文 通讯员 贺宗健

  • 七彩云南格兰芬多自行车节开赛

  • 玉溪文旅打响休闲品牌

  • 报头

  • 拓宽政企沟通渠道 助企解难题提质效

  • 村庄刮起创业风

  • 宜威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 林下种植促增收

  • 云南交投自运营服务区实现充电站全覆盖

  • 首届云南省职业足球联赛启幕

  • “春城创业荟”海选举行

  • 富民县在全省率先实行耕地保护“田长制”

  • 微光成炬照亮山区孩子求学路

  • 梁伟鸿绘画展在昆开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