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景迈山的茶就是板扎得很!”“这个假期想克哪玩啊?”“社区有‘老年食堂’,离家近,好吃还相因。”昆明话、红河话、玉溪话、保山话……把云南人熟悉的各地区方言和日常对话场景,与严谨的政府工作报告融合制作成新媒体产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在今年省两会全媒体报道中,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云报客户端策划推出交互原创手绘H5产品《听读云南话 看懂政府工作报告》,让人们在熟悉的乡音中,用不一样的方式“打开”政府工作报告。
通过提炼政府工作报告核心要素,设置接地气的云南方言对话场景进行对照,云报客户端创作团队把两者融合成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颇具趣味的新媒体交互式产品。从对自家茶叶的自信,到夜晚在路边摊吃烧烤的安逸;从家乡八宝米味道的记忆,到乘坐中老铁路列车旅游的向往……用方言娓娓道来,接地气的身边事、引发共鸣的云南话,让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全省大事”,变成发生在你我身边,亲眼目睹、亲耳听到、亲身经历的事。
去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引领旅游发展新时尚,我省接待游客10.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4万亿元。数字的背后,是生活的惬意和心情的愉悦,也是大家口中的“吃吃农家饭,看看乡村景”。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劳动教育工作——这段表述成为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一场对话:“老师,孩子青春期叛逆,是不是要好好‘收拾’下?”“先沟通,不要随便‘收拾’,保护他的心理健康。”原创手绘加方言的组合,让对话场景更加生动。
该新媒体产品一经发布就引起广泛关注,广大网友直呼“太接地气了”。网友“桃花朵朵”留言:“过于真实,这就是我老家口音!”网友“一棵雪松”留言:“原来政府工作报告还有这种读法,感觉像发生在我家隔壁。”网友“风荷日月”说:“大白话、大众话、明白话!点赞!”
本报记者 王熠 戴菲 林显富 段冯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