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漾濞县推进农文旅融合——

古树核桃带动生态旅游

核桃树下的户外休闲场所。

天气渐暖,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光明村的万亩核桃林新叶舒展,在绿荫掩映的农家乐里,不少游客品尝凉拌核桃、核桃花炒腊肉、“赶马鸡”等生态食材制作的菜肴。

光明村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2017年,漾濞县引进石门关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光明村核桃生态旅游村建设项目,着力挖掘当地民族民俗和历史文化,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同时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和客栈,讲好当地“核桃故事”,把乡村变景点,实现从卖核桃到“卖风景”的转变,进一步增加收入。

光明村发展核桃与小麦、大麦、蚕豆复合种植、核桃林下养殖畜禽的多种生态生产模式,“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成为经济林果类第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除了保留原生态农耕文化,光明村还规划建设了春园、夏园、秋园、冬园,打造云上四季花海。“光明村已建成集农业种植、产品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村,核桃主题民宿客栈、核桃主题广场等乡村旅游项目初具规模。”光明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魏定奎介绍,光明村年均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今年3月,光明村入选省文旅厅公布的第一批金牌旅游村名单,乡村旅游成为光明村发展的“新引擎”。

光明村的美丽“蝶变”是漾濞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胜势,不断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漾濞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境内百年以上核桃古树达18万株,核桃产业是漾濞县最大的传统支柱产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107万亩,2023年,漾濞县核桃年产量9.22万吨,综合产值29.66亿元。核桃产业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同时,也显现出开发利用高颜值好风景的潜质。近年来,漾濞县以创建“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为发展目标,按照 “核桃产业+特色生态旅游+乡村振兴”的思路,利用古树核桃、古树村落,着力打造了光明村和阿尼么村两个景点。

平坡镇阿尼么村通过返乡创业带头人“胖核桃”李永康的示范引领,建成了以视频带货、石宿、石梯田文化为主的“石屋磬”生态文化音乐农庄,成为了有艺术、有乡愁、有故事的艺术村、旅游村,蜕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漾濞县还通过举办“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冠名“漾濞核桃号”高铁列车等方式,积极推广“漾濞核桃,仁好!”区域公用品牌,擦亮“中国核桃之乡”名片,推动“核桃产业振兴示范县”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延伸拓展古树核桃文化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00余万元。

本报记者 李丽 段苏航 文/图

  • 古树核桃带动生态旅游

  • 报头

  • 创新求变 培优塑强 逐绿前行

  • 文山州启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

  • 昆明首趟红嘴鸥主题航班起飞

  • 临沧市因地制宜抗旱保收

  • 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在云南大学举行

  • “云岭芬芳·关派专场”汇报演出在昆公演

  • 宁洱:压实责任绷紧森林防火弦

  • “飞地经济”聚势赋能产业集群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