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如何服务好“3+1+2”新高考改革的首届学生?怎样办好家门口的学校?5月22日,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红琼率队做客“金色热线”,就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毕业人数创新高
多措并举促就业
现在已经进入毕业季了,我省采取了哪些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省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38.4万人,同比增加1.8万人,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杨红琼介绍,为使本届毕业生充分就业,教育部门从4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高位推动。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列为2025年省政府10件惠民实事之首,实施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支持计划,制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就业18条措施。二是协同发力。加快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进程,扩大博士、硕士招生规模,启动“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报名。组织高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开展“组团式”访企拓岗,累计走访园区企业1.3万余家,拓展岗位超过15万个。全省高校累计举办线下招聘活动2320场次,线上线下提供岗位超过110万个。三是暖心帮扶。实施了残疾人毕业生、女大学生、退役军人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专项行动。创新实施省级“宏志助航计划”,覆盖全省高校。各高校由校领导牵头、全体教师参与一对一帮扶困难毕业生寻找岗位。四是精准服务。注重政策宣传,启动“政策宣传月”,向毕业生印发《就业创业政策100问》。注重生涯教育,印发指导金课、生涯咨询工作室和校园招聘活动三个管理办法,打造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四个一”活动。注重权益保护,发布20个大学生防诈骗案例,录制了12期防诈骗短视频。实施“阳光就业”行动,上线就业心理大课堂。下一步,全省教育部门将加力推进“百日冲刺”促就业行动,组织“就业典型宣传季”,全力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早日就业、顺利就业。
即将迎来新高考
准备工作须做好
今年是云南新高考改革全面落地之年。最近,“等级赋分”与“专业组志愿”成了学生和家长讨论的高频词,志愿填报的复杂规则更让家长直呼“如履薄冰”。
“3+1+2”选科、等级赋分、院校专业组——这些全新的规则,本意是让学生拥有更多选择权,但实际操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却面临很多困惑。
高三学生李梓溪说:“化学和地理是我的优势学科,赋分导致生物地理的差距减小,导致我们选物化地这种不是传统理科的学生很受影响。”
昆三中化学教研组组长高芳说,我最大的困惑是国家在大力发展基础学科,但又把生物、化学这些学科变成赋分类,感觉学生之间的差距会变小,弱化了选拔性。
“新高考和老高考的最大不同是老高考由学校来找学生,新高考是学生要先找到专业,然后匹配相应的学校。”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杨竹君表示,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甚至可以先找职业,然后由此倒推去找专业,专业再去匹配学校。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制,使得志愿填报的复杂性被成倍放大。多数家庭对专业的认知停留在“望文生义”阶段,而专业组平行志愿中潜藏的调剂风险,更让缺乏数据支撑的决策难上加难。
“志愿填报政策很复杂,家长需要系统专业辅导。”“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进行政策解读,帮助我们填报志愿。”当等级赋分重构竞争规则,当专业组志愿重塑人生路径,云南新高考首年的考生与家长,正迷茫地寻找答案。
“今年是云南新高考第一年,我们正在有序推进各方面准备工作。”谈到我省即将迎来首届“3+1+2”新高考,杨红琼介绍,在考试组织方面,目前已完成考点考场安排,正在开展考务培训、考场设备调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在维护考试公平方面,着力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保障体系,采取最严的举措保障考试的公平公正。命题制卷工作正有序开展,高考后的评卷、志愿填报和录取准备工作也在按计划正常推进。
在为考生提供服务方面,省招生考试院招生处处长雷棉炘作了具体介绍,一是发布考试信息,考生可以通过省招生考试院官网、官微,了解考试须知、考场规则、温馨提示等有关内容。二是畅通咨询渠道,各地招生考试机构的咨询电话将在考前公布,并安排专人值班,考生如果遇到问题可以拨打电话咨询。三是做好赴考服务,考试期间,各地将结合实际提供交通出行、食宿卫生、噪音治理、医疗救护、气象预报等服务。
针对新高考模式给考生赴考带来的变化,雷棉炘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一是考试模式调整为“3+1+2”,考试时间由原来的2天调整为3天。原来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调整为选择性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长为75分钟。考生要特别注意自己第3天的再选科目考试时间安排,确保按时参加考试。二是今年外语听力在外语科目考试中一并进行,考生要注意入场截止时间为外语科目开考前15分钟。另外,在听力考试中,如遇听不清或影响听音的情况,一定要在离场前及时向监考员反馈,考点将妥善处理。
“我省填报志愿时间预计安排在6月底至7月初,具体日期可以通过云南省招考频道了解。”雷棉炘介绍,教育部门将改版印发《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要》,为考生提供招生政策解读和招生计划、招生数据参考。升级高考填报志愿辅助系统,免费向考生提供填报志愿信息查询服务,辅助考生进行院校专业组、专业的选择和分析。同时,建立填报志愿服务兜底机制,面向全体高中开展填报志愿培训,建立填报志愿咨询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考生提供指导服务。
建好家门口学校
群众“近”享好教育
群众非常关注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我省这项工作开展得如何?
“我省高度重视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截至去年底,全省优质资源学校覆盖率达54.51%,学生的覆盖率达68.63%。全省一半的学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并且有半数以上的学校都能得到优质学校的帮扶。”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处长晏照华介绍,一是建立机制,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编办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通过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基础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等不同方式来强化优质资源,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二是示范引领,召开了全省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现场推进会,发布一批典型案例,比如会泽县、红塔区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在全省复制推广,引导各地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三是关键突破,我省推行了校长、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去年全省校长、优秀教师交流轮岗的人数达1.5万人。一些县(区)也做了很好的探索,比如思茅区采取1名执行校长+2名中层+若干名的骨干教师的模式,选派优秀的管理团队到薄弱学校去帮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整个“1+2+N”模式形成了组合拳,既能把老师带起来,也能把学校管理抓起来,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
本报记者 李翕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