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球
近日,在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间明亮的会议室里,一场专为高校毕业生举办的“模拟面试”有序进行。来自云南大学的李静在资深人力资源导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一场全英文面试。“这是一堂生动的职业导航课,让我踏入社会的信心更足了。”李静说。这一场景,是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以精准服务温暖个体、以专业力量赋能就业大民生的一个缩影。
服务能级提升
保障民生成效凸显
近年来,我省紧扣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这一主题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规模跨越与能级提升。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底,全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达5180家,年度产业收入合计达925亿元,呈现出旺盛的市场活力。同时,云南人力资源市场主体质量同步提升,截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达到248家,比2020年底增长了4.4倍,标志着行业从“小而散”向规模化发展。
产业的活力,体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上。在云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和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推动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已从传统劳务派遣、职业介绍,发展为覆盖全链条、多业态的现代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测评、管理咨询、高级人才寻访(猎头)、人力资源信息软件等专业细分服务均取得良好成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正朝着高附加值、专业化方向加速发展。
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云南省建成以“幸福里”社区为龙头,以零工市场、公共就业服务站点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四位一体”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促就业行动。2024年,云南省人力资源服务业累计服务用人单位46.76万家次,累计举办2.1万场次现场招聘会、提供443.51万条招聘岗位信息,帮助809.72万人次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
国家级平台引领
园区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走进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批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人力资源服务骨干企业齐聚于此。以国家级平台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云南各类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其中,于2025年5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重点联系产业园的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为标杆。
自2021年启动建设以来,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集聚了131家省内外优质企业,形成覆盖人才寻访、管理咨询、技能培训等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国际交流、产才融合、创新策源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工商注册、政策申请等“一站式”服务高效便捷,真正实现了“强主体、创品牌、优业态、聚人才”的良性循环。2024年,产业园服务用人单位4.69万家次,帮助127.23万人次实现职业发展,引进高层次人才1319人,实现营收97.72亿元,税收1.14亿元。
从人才猎寻到技能培训,再到服务贸易“出海”,园区联动政府、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金融机构等深度互动,打造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开放高地和区域性人力资源中心,园区整合资源的乘数效应进一步显现。
我省打造创新、协同、聚集、开放、规范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6个,园区入驻企业350家,年营收165.22亿元,集聚发展、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积极引导培育
辐射效能不断提升
从2022年入驻昆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五华园区,到2023年11月被认定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进出口基地,云南高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见证了园区的蝶变,也见证了云南省跨境人力资源服务发展的足迹。
云南高创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飞介绍,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公司致力于构建国际化服务网络。围绕企业海外业务拓展需求,公司提供国际人才寻访、跨境派遣管理、薪酬福利与税务筹划、法律合规咨询等全链条人力资源服务,业务拓展到老挝、越南、泰国等8个国家,推动了人力资源行业国际化发展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目前,全省48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开展跨境人力资源业务,3家单位被认定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进出口基地。此外,云南还探索实施24个人社领域跨境“小而美”服务项目、15个“技能出海”“南南合作”技能开发合作项目,累计服务工程师、技术工人及各类劳动者7630名。
云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正以一个个精准的“小切口”,服务经济发展和就业民生,驱动着近千亿产值的“大经济”,在西南边陲绘就了一幅人力资源服务业赋能千行百业、助推跨越发展的美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