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弥渡县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

强化良种培育 延链助农增收

制种玉米分选加工生产线。 本报记者 刘宇丹 摄

近日,弥渡县新街、红岩、寅街、弥城4个镇的3.5万亩制种玉米完成采收。在位于新街镇的弥渡县种业产业园内,每天都有400多吨玉米从各个收购点汇集到云南国丰振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车间内,生产线开足马力,经过烘干、脱粒、仓储、包装等工序,50公斤标袋的玉米种子将发往省内和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各大种子公司。

杂交玉米制种,是指在同一块地里种植两个自交系品种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抗性、适应性、丰产性更强的杂交玉米种子。近几年,弥渡县的玉米制种业发展迅速。今年8月,在云南国丰振欣公司举办的玉米新品种田间观摩会上,来自云贵川地区的160多家经销商对“国丰玉996号”等新品种赞不绝口,不少经销商当场就签订了预购销合同。

作为玉米种业强县,弥渡县农业基础深厚,光热条件优异、坝区土壤肥沃,依托自然优势培植蔬菜育苗、粮食制种产业。2022年,弥渡县制定了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以打造万亩高品质玉米制种核心区为目标,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依托云南国丰振欣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搭建起从研发、种植、采收、加工到销售的玉米制种产业链条。

在研发端,云南国丰振欣公司的科研人员奔波在全省各地的试验田间,试验3000至5000个品种,通过两年的试种筛选出2到3个优势品种。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00多个杂交玉米后续试验良种,可覆盖我省从中低海拔到中高海拔的不同生态区。在种植端,玉米制种企业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保价回收,通过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产量产值,并实现采收后全程机械化加工。

相比普通商品玉米,种植制种玉米对水肥条件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更高,为使生长期不同的父本和母本植株同时开花,需要错季播种,难以用机械替代,而且开花期还需要人工去除母本植株上的所有雄穗,才能保证种子质量。制种亩产值在3000元至5000元,约为商品玉米的1至3倍。农户通过种植一季制种玉米、一季小春作物,实现增产增收。

弥渡县种子管理站站长张丽波表示,在面积扩张受限的情况下,未来可通过加大新品种研发投入力度、推广科技赋能、健全种业全产业链等举措,发挥玉米制种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本报记者 段苏航 刘宇丹

  • 从进博会看云南的变与不变

  • 强化良种培育 延链助农增收

  • 特色产业生根 富民之路飘香

  • 报头

  • 乡愁经济赋能 文旅全域升级

  • 《草果》国家标准发布

  • 科创引擎驱动企业未来 实干画笔绘就共富新景

  • 保山3万余份咖啡礼包送进全国高校

  • 镇沅:坚守防汛一线 守护群众安全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