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贵是蒙自市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科科长,他清晰地记得,20世纪90年代末来到蒙自县芷村镇文化站工作时,正值酝酿恢复中共云南一大会址之际。他翻山越岭走进聚居着苗、彝、汉三个民族的查尼皮村,走访当时还健在的老革命、老党员。 1991年,中共云南一大会址的恢复重建提上了当时的蒙自县委议事日程,作为最直接的组织实施者,张荣贵和同志们义不容辞担起了责任,认定旧址、找工匠、拉木头、买茅草……夜以继日,终于赶在6月底前将会址恢复重建完工。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后的会址只是一间茅草屋,让人来看什么呢?肩负使命,张荣贵开始了一大会议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多方调查、收集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终于整理出了6000余字的会址史料和许多物品。“有一次,一家人翻修茅草屋顶,在草房夹层中发现了半支锈蚀没有枪托的步枪,我如获至宝,后来又发现并征集到了多颗子弹、子弹带、一支左轮手枪、刀叉等许多当时游击队用过的武器。” 据张荣贵回忆,随着参观的观众越来越多,查尼皮的影响面逐年扩大,原蒙自县委、县政府髙度重视,向上级政府争取了38万元资金修通了全长5.4公里的查尼皮公路。1998年底,蒙自至文山公路铺通,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猛增。1999年初,蒙自县委研究决定实施查尼皮一期扩建工程,支砌挡墙长30余米,回填土2.7万余立方米,建成了会址前的大草坪,并建起了陈列室和接待室。2001年6月26日,查尼皮一期扩建工程竣工典礼举行,省委、州委及各级各界群众3000余人参加,热闹非凡。 如今的查尼皮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有13户村民的小村庄发展成了66户268人,村民们从土墙茅草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花园式楼房。回顾近30年的党史工作,张荣贵感叹与省一大会址查尼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见证了查尼皮村老党员们的离世,也目睹了青少年的成长。当年的娃娃现已成长为今天的红色事业接班人,由18个青年党员组成的查尼皮村党支部接过了先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带领着全村各族群众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朝着小康生活和乡村振兴的目标努力奋斗。 张荣贵说:“每一次走进查尼皮,我都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永远在路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圆梦可期!为此,我将为‘存史、资政、育人’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工作奋斗终生!” 本报记者 李树芬 黄翘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