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 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耕耘新希望

乍暖还寒时节,沿着宽敞的盘山水泥路,走进泸水市六库街道小沙坝村委会蚂蝗箐自然村,茂盛的松林将村寨装点得格外青翠美丽。坡地上,新建的坡改田层层叠叠,遍布山野;田垄地角,村民们迎着春风,挖土清沟,耕耘美好生活。

蚂蝗箐自然村地处碧罗雪山半山腰,地势相对平缓,林地广、耕地多。过去因缺水,村民只能种包谷,经济来源主要靠到松林里采菌和外出务工。

精准扶贫中,道路改扩建、安全饮水和扶志扶智工程入村进组,蚂蝗箐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家家门口通水泥路,户户喝上甘甜的山泉水,人人学技能争着务工赚钱,村容村貌大变样,经济来源多样化。

“以前,我们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有在收菌子的季节到松林采拾菌子卖,才有一些收入,日子很是艰难。”村民妞四说,现在路修宽了,到六库集市也就30分钟的车程。在国家创业贷款扶持下,她的女儿胡春燕买了一辆车,从外地拉水果到怒江各地村寨售卖,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

人勤春来早,耕耘正当时。坡改田里,蚂蝗箐自然村一组组长王正华趁着天晴,带着一群村民平整田地,清理沟渠,背运农家肥。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泸水市自然资源局根据蚂蝗箐与相邻的丽昌小组地势相对平缓和离六库近的优势,开展坡改田项目,将包谷地改造为平整田地,引导群众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打造六库城镇蔬菜供应基地,探索新的增收致富产业。

目前,蚂蝗箐与丽昌小组已经完成450亩坡改田,13公里长的引水管道建设已完成12公里。

“我们在苗干山引水地建设了水坝、沉砂池,还新建了水沟和生产路。”小沙坝村委会党支部书记田晓贵说,坡改田项目和与之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将彻底改变蚂蝗箐与丽昌小组多年来农田灌溉用水难问题,为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拓宽山区群众增收渠道打下良好基础。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褚润琴

  • 风雪护路保畅通

  • 高寒山村焕新颜

  • 节后求职招聘热

  • 铁路迎来务工返岗高峰

  • 报头

  • 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 耕耘新希望

  • 云南新添2个全国5A级“司机之家”

  • 楚雄州构建“大监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 丰富菜篮子

  • 推进我省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