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火红的玫瑰花田中采摘鲜花,上午进行等级分拣、下午把鲜花放入设备中加工,不时有游客三五成群漫步在烂漫的玫瑰花田旁,傍晚,村民在自家民宿招呼游客,在农家乐服务远方的宾客。这是弥勒市小河边村的日常生活。
“10年前我们村主要种包谷、小麦等农作物,收入不高。现在种了玫瑰花后,一亩的平均收入在1.5万元左右。”弥勒市章保社区小河边村小组的玫瑰种植户付红说。
昔日的小河边村是一个闭塞、偏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2013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里9名党员干部和4户群众代表率先引种鲜食玫瑰花,产生经济效益后,带动了其他村民也来种植鲜食玫瑰花。
为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小河边村以村小组集体为单位,采取土地返租倒包模式,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土地集中化经营。支部、小组以每亩1600元的价格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返租回来,由村集体统一进行“三通一平”整理,形成规模化种植基地,再以每亩1800元的价格重新租给农户种植鲜食玫瑰花,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发展。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党总支带领党员外出“取经”,引导70余户农户购买烘干机烘焙花茶,通过各大电商平台进行销售。解决了鲜食玫瑰花不易储存等问题后,该村鲜食玫瑰花价格由每公斤5元提高到每公斤10元。党总支以商招商,引进云南晟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建成冻干玫瑰加工生产线,开发出玫瑰茶、玫瑰酱、玫瑰醋、玫瑰精油等一系列玫瑰花深加工产业,实现了由“卖产品”到“卖商品”的转变。
为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2020年,弥勒市引进云南花能量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全村从种植、加工、农业观光、商贸一体化、标准化等方面不断延伸产业链,在拉动用工需求的同时,大力发展玫瑰营地游、餐饮美食、特色民宿等第三产业,实现了三产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年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万元,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
“小河边村把党建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新引擎,让村民由‘旁观者’变为了‘参与者’,成为增收致富的主体。”福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龙斌说。在“景+商”的双轮助推下,目前,全村230户村民种植鲜食玫瑰花2000余亩,亩均产量突破2000公斤、亩均产值突破2万元,建有72个玫瑰花加工点,花农年收入总计3100万余元。
本报通讯员 金燕子/文 赵树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