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物风采

耕耘在乡村振兴大舞台

——记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冯朝睿

“今天,我们从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三个层面来解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蕴……”在“云视理论”短视频课程中,一位年轻的女学者自信满满、侃侃而谈。她就是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朝睿。

冯朝睿出生于六盘山区与秦巴山区两个特困地区连接的陕西省宝鸡市,从小对脱贫攻坚有着更深的认识和感触。2011年,她从云南大学毕业后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2012年她在北京参加一次“三农”问题的讲座时,发现中国的“三农”问题亟需一批专家学者投入其中展开研究,于是她便开始了对“三农”问题孜孜不倦的探索。

10多年来,她和团队成员跑遍了云南连片特困地区的56个县(市、区)和邻近的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地。她倡导运用真实有效的数据量化分析结合质性方法研究扶贫问题,开启跨学科的扶贫研究范式,为系统分析扶贫治理政策、扶贫政策实施过程、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及效能提升给出了系统性的理论解释框架。她先后主持2项扶贫方面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宣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院省校合作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本。“作者具有完整的量化分析统计方法训练,在研究中大量运用量化统计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做出了较新颖的扶贫治理研究框架,在方法的运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对她的专著《西南地区扶贫实践研究》进行出版评审时,专家们给出的评审意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认为,冯朝睿博士的研究可为具有相同情境的国家的反贫困治理提供借鉴,也可为丰富世界减贫理论提供来自中国的典型案例和精彩注脚。

为形成工作合力,冯朝睿多次组织企业力量、社团力量、社会力量等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她积极在省内外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讲座50多场,多次送教下乡到贫困地区,宣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先进做法等。多次参与省里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研讨,多次参与“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2022年,冯朝睿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落户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转龙镇月牙村,工作站协助完成了转龙镇11个村的乡村规划,助力平安福露营地被评为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昆明市推广,完成产业项目包装2项,引进产业类项目3个,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研究过程中,冯朝睿不断和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昆明理工大学内部学院和同行进行沟通,通过联合项目申报、联合撰写论文、联合开展调研、联合上报专报、联合学术研讨等路径拓展合作渠道。目前,昆明理工大学与其他高校已形成稳定的跨学科多方法多领域研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研究团队,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冯朝睿也获评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文化名家,担任云南省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云南省科技战略专家、禄劝县委县政府特聘政策顾问、嵩明县经济社会发展顾问。

本报记者 张雪飞

  • 科技赋能草莓产业成色足

  • 报头

  • 我省首台全身骨骼三维建模成像系统投用

  •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在昆成立

  • 镇雄县人民医院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省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耕耘在乡村振兴大舞台

  • 科研人员在抗菌肽纳米化改造方面取得新进展

  • 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发现的3个新原料获批备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