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传真

科研人员在抗菌肽纳米化改造方面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记者 季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员团队研究得到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抑菌作用的超短抗菌肽金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具有显著的抗菌候选药物开发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葡萄球菌属,属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后可引发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菌血症及败血症等多种疾病,还易引发术后及烫伤后的伤口感染。20世纪40年代初,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显著改善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疗效。但是,随后就发现了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59年,为治疗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临床上引入了甲氧西林,但2年后,科学家就证实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万古霉素自发现以来被用作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但目前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呈现全球流行趋势。加快相关领域新型药物的研发,对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赖仞团队长期致力于新型抗菌候选药物分子研发,识别了超过1000个的抗菌肽,其中,一个金环蛇毒来源的抗菌肽获得国家新药临床批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团队设计了仅包含2至3个氨基酸的超短抗菌肽,并通过形成金—硫共价键的方式修饰到金纳米颗粒上,得到了直径约3纳米的多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的形成极大增强了抗菌活性和稳定性,主要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杀死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特异的抑菌作用。此外,研究发现该纳米颗粒毒副作用小,不易诱导耐药性,综合治疗效果优于万古霉素,具有显著的抗菌候选药物开发特征。

  • 科技赋能草莓产业成色足

  • 报头

  • 我省首台全身骨骼三维建模成像系统投用

  • 云南省预防医学会肝胆胰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在昆成立

  • 镇雄县人民医院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省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实施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 耕耘在乡村振兴大舞台

  • 科研人员在抗菌肽纳米化改造方面取得新进展

  • 云南特色植物提取实验室发现的3个新原料获批备案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