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花潮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重走滇缅路

常华敏

滇缅路,永远呈鲜红的血色。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重走滇缅路·牢记抗战史”的公益徒步活动。徒步活动分三段:漾濞段,龙陵段,畹町段。起点在漾濞县的杨梅岭班房。活动当天,隆重启动仪式后,百名徒步爱好者开始漾濞段的徒步。

刚走出不远,一位参加活动的朋友就边走边主动和我们搭话了。她说她是从平坡镇过来的,已经60岁了。我问她年纪大了为什么还要参加这么费体力的活动?她回答说她爷爷奶奶是修筑滇缅路的参与者,她很想亲眼看一下他们奋斗过的地方,只可惜一直未能成行,这次终于来了。接着她还有点遗憾地说,要不是家里农活忙,很想和我们一道走到畹町去。

走到太平乡的小尖山摩崖,公路凿穿石山而过,下方是万丈悬崖,九渡河深不见底,我们都不敢探出头往下望。我不禁为这样的宏伟工程所叹服,更让人无法释怀的是竟有百余人长眠于此。

筑路的过程是悲壮的,沿途青年男丁基本都上前线参战,修路靠的是老弱妇孺。小时候,经常听爷爷讲他参加筑路的悲壮经历。爷爷说,吃不饱饿肚子是小事,因爆破、塌方、石碾脱缰、坠崖、缺医少药而死的人不计其数。有两万多人伤残,4000多人献出了生命,说滇缅路是用血肉筑成,一点也不为过。

滇缅路,一条悲壮的路,我用敬仰的脚步去丈量它。

如今,我们脚下的路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弹石路,水泥路,沥青路,平整、宽敞,不再有当年的尘土飞扬或泥滑路烂的情况了。路边开满野花,最惹人爱的要数菊三七。金黄的花朵正放射状地热烈开放,想必它们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祭奠那些逝去的英灵。

在胜备桥头,我们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声铿锵嘹亮,激起了顺濞河一朵朵的浪花,翻滚着向远方流去。

向下一站进发。穿永平,越保山,直达龙陵的大垭口。

到达大垭口时,天已挂上夜帘。大垭口是腊勐乡的一个社区,是松山战役的主战场所在地。

第二天一早,我们沿着滇缅公路,跨过怒江,抵达东岸的孩婆山抗战遗址,然后往回徒步至怒江上的惠通桥。

在孩婆山抗战遗址,我的心情顿时沉重起来。滇西这片土地上,不知有多少好儿女牺牲于此,如今国家的繁荣昌盛,都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功勋。滇缅路,不愧为一条英雄的路,有过多少豪杰不畏牺牲的悲壮故事在沿途发生。

惠通桥东岸,大家静心聆听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沉痛往事。我们手持黄菊花,缓缓走上惠通桥。走到桥中央时,面对怒江上游给逝去的英烈行默哀礼,然后将黄菊花抛入江中。只见江水托起菊花枝,咆哮着,怒吼着,滚滚向下游狂奔而去。

我们返回大垭口去参观松山抗战遗址。

才跨进遗址现场,向导就指着几株枝繁叶茂的小叶榕老树说,这些树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凑近一看,树都被炮火击中,大小不一的伤口,全张着嘴,如今依然不能愈合,似乎是向世人述说着当时战况的惨烈。

让人泪目的是娃娃兵方阵。松山战役异常残酷,大人打没了,娃娃兵上,当时的娃娃兵有7000余人,1000多娃娃兵殒命于此。还是做梦的年纪,就没了梦,让人心痛。我看到娃娃雕塑的口缸里放满了糖果。人们放糖果的时候,一定是怀着怜悯,心在滴血。

我们进入傣乡德宏遮放后,活动安排要徒步的是芒市三台山滇缅公路遗址。我们一大早就到了出发地,80人一同向国门畹町挺进。离国门越来越近。途经畹町的黑山门战斗遗址时,国际合作、海外华人倾力支援抗战的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出来,中华民族共同抗御外侮的感人故事让滇缅公路上的一切一时平添了雄浑之气!

到了畹町,第一站就是去畹町桥,那里是国门。只见中国一侧建的是一座高大庄严的拱形青灰色国门,门顶处的国徽下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畹町口岸”几个金色大字。国门前的旗杆上,鲜艳的国旗在蔚蓝的天空中高高飘扬。胜利来之不易,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倍感珍惜。

活动就要结束了,我回想起漾濞段快到胜备桥的公路旁,有许多果实满枝的橄榄树。橄榄枝是象征和平的,我们祈愿世界多一分和平,少一分战乱,祈愿祖国强盛,山河无恙。

  • 报头

  • 云南杂咏(组诗)

  • 一颗红心传四代

  • 歌舞彝山

  • 重走滇缅路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