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追责问责切勿偏离靶心

陈书

《半月谈》近日报道,一些部门频繁被追责直呼“受不了”,一些干部认为追责不合理被“误伤”;一些基层干部既要为上级责任背锅,又要为多年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买单,严重伤害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如此追责问责不可取。

当前,“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已深入人心。作为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严肃问责有力推动了责任的落实落地。然而,问责泛化不精准现象,在一些地方屡屡上演,比如,有的新官遇“旧债”,只要出现问题,不管问题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相关党员干部都要被追责问责;有的未调查先追责,只要出现问题,相关人员要被先免职追责,甚至连一些新任职的干部也会“躺枪”,凡此种种现象,都让问责粗线条、简单化,导致追责问责偏离“靶心”,严重伤害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追责问责切勿偏离“靶心”。要建立健全精准问责机制,通过周密的制度设计、严格的程序审批和规范的问责流程,保证问责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细化问责情形,厘清责任主体,正确区分“执行不当”“执行不力”与“不执行”三种情形在责任认定方面的区别,避免问责“一刀切”;应建立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针对部分问责出现的“误伤”、扩大化及问责不当现象,要保障被问责对象能够通过相应的渠道表达个人观点,并精准区分情况、及时予以纠正。

问责要问在实处、问出成效、问出担当,既不要怕得罪人而少问责或不问责,也不要过度问责、搞“一刀切”式问责,以问促实改、以问促履责,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报头

  • 办好就业事 答好民生卷

  • 基层“失语症”怎么破

  • 追责问责切勿偏离靶心

  • 从“蓝天指数”看城市软实力

  • 下期介绍

  • 森林防火责任落实须臾不可松懈

  • 走出词穷困境需要内外兼修

  • 微看点

  • 优化营商环境要树立用户思维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