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阅读之式 展青年担当

张定程、和倩如、陈蕊、黎杨(从左到右) 本报记者 黄兴能 摄

时代各有不同,但青春一脉相承。在青春的画卷里,他们以阅读之式,展青年担当。

4月23日,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书香青春”青少年阅读论坛在昆明举办,“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集体——云南大学多年生稻团队成员陈蕊、扎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乡村一线的基层干部和倩如、坚持志愿服务基层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定程、多次荣获三等功的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高速公路交巡警支队警察黎杨4位朗读者献上情景展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阅读书籍,走近山川大河,无论何时何地,书本都是最好的伴侣。好书能启发心智、解答困惑,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不妨去书本里找答案。”陈蕊是云南大学的青年教师,同时在攻读保护生物学博士。陈蕊相信,无名的种子终会长成理想的穗,而投身躬耕的少年终会收获梦想的筏。她喜欢在春风拂面,阳光正好的日子阅读;喜欢在有风的树下,找个窗户坐下,选一本好书,打开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黄文秀说过:“很多人从农村走了出去就不再想回去了,但总是有人要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

大学毕业后,和倩如便投入基层工作,来到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在工作过程中,她始终不忘阅读,在阅读中汲取前进的动力。她最喜欢的书籍就是《黄文秀扶贫日记》,并从书中学习黄文秀精神,把扶贫当家事,把村民当家人,将党的声音、惠民政策传递到群众心坎上,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程中彰显青年力量。

“青年人不阅读,就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更应该多读书,去了解时代的差异,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雷锋日记》是张定程最喜欢的一本书。磨损的书皮记录着他与雷锋精神的每一次相遇。正是在“利他向善”的价值追求指引下,他成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到龙陵县第三中学支教。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让一句句“老师好”成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动注解。

翻开厚厚的摘抄本,“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与人民同行是我奋斗的目标”几个字格外引人注目。黎杨从2017年成为一名一线警察后,更加专注于在书中感受作者笔下每一个鲜活的人物,喜欢在书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搭建起自己与老百姓的连心桥。一直以来,从交管一线到驻村工作,再到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员,黎杨始终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在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本报记者 徐嵩钦

实习生 施妤 刘紫璇

  • 书店,城市那盏不灭的灯

  • 以阅读之式 展青年担当

  • 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

  • 万物皆可阅

  • 报头

  • 报脚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