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丽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魏行智——

生物多样性的忠实守护者

蹚过冬日雪山下冰冷的河流,在雨水中穿越森林,在海拔4000多米的滇西北寻找和研究高山植物,进行保护培育,这样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魏行智已经做了11年。

2013年,魏行智申请成为了丽江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并加入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来到丽江老君山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从小在平原长大的他对新工作充满了好奇,即便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大相径庭,他依然斗志昂扬。从27岁到38岁,魏行智将11年的青春献给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由于没有专业学习过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也缺乏相关工作经验,作为“门外汉”的魏行智在刚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从了解到融入,再到成为一名有经验的志愿者,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魏行智说。

凭借内心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学习,魏行智不仅掌握了动植物保护知识,更在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刚成为志愿者时,魏行智负责组织巡护员跟踪滇金丝猴保护工作。随着经验的积累,工作内容不断扩展,从巡护工作规划到数据分析监测,从生物多样性调查到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他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获得同行的一致肯定。

一次野外工作中,魏行智和团队成员车辆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区陷入沼泽地无法动弹。因天黑无法判断路况且手机没有信号,他们只能忍饥挨饿在车里守了一夜,待天亮后再徒步10多公里寻找救援。

“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虽然很辛苦,但经常能在高山上发现神奇的稀有物种,很有成就感。”魏行智说,第一次在海拔4700米的高山上发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母雪兔子时,他的内心被深深震撼。

2018年,魏行智组建了一支专门从事高山濒危植物保护和人工繁育的志愿服务队伍。多年来,他和队员的脚步踏遍了云南西北部,在雪山、峡谷、森林和悬崖峭壁中采集塔黄的种子,在冰川下的流石滩寻找绿绒蒿的踪迹。通过对高山区域的植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到许多濒危物种,并尝试对其进行人工繁育实验和种群野外回归。目前,魏行智和团队成员已繁育出高山植物3.5万株,涉及60多个高山脆弱生态系统的珍稀植物物种。

长期的一线野外工作让魏行智积累了超过60万份动植物照片和视频,数据量超过1.2万G,为整个丽江地区和横断山南部区域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

作为一名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魏行智一直有着这样的心愿:“希望能保护和培育更多高山中的野生植物,让它们脱离种群消失的风险,也希望能有更多人近距离了解、关注和保护它们。”

本报记者 邓清文 实习生 王舒祺

  • 武定壮鸡野生菌闹热昆明街头

  • 保山彝绣《万花朝生》入选意大利“MEDUSA”艺术展

  • 报头

  • 为世界提供更多启迪和机遇

  • 生物多样性的忠实守护者

  • 强化责任担当 守住稳定底线 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 要闻简报

  • “彩云奖”评奖及展演活动在临沧启动

  • 配网带电作业智能机器人在开远上岗

  • 十一届云南省委第七轮巡视完成反馈

  • 曲靖:激发现代产业“引擎”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