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建国 杨艳鹏 通讯员 郁云江 李开平) 8月11日,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记录到全球新物种龙陵秋海棠在原生地开花的珍贵画面。这也是该新物种2021年“上户口”以来第二次被拍到。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考队在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龙陵秋海棠。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助理工程师丁洪波介绍,在原生地龙陵县,龙陵秋海棠主要生长在小黑山保护区以双齿山茉莉为代表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林下,花期通常在每年的7月至9月,花期过后很难见到它的植株。
龙陵秋海棠是雌雄同株植物,雄花花蕊如同即将散开的金黄色烟花,雌花花蕊形似祥云图案。“龙陵秋海棠野生居群进入花期,在保护区内长势良好。令人惊喜的是,今年经过初步勘察,在保护区内又新发现龙陵秋海棠野生居群分布点1处。目前,保护区共发现该物种野生居群分布点2处,植树数量不超过100株。”长期参与该物种监测工作的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杨荣廷说。
此外,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近日在整理回收的红外相机资料时,发现一台红外相机记录下了白鹇、凤头鹰、原鸡、赤麂、猕猴5种野生动物集结池塘戏水消暑、享受清凉的罕见画面。更有趣的是,野生动物们还在池塘边上演了白鹇原鸡同框、赤麂猕猴同框、赤麂白鹇原鸡同框等多种野生动物“同框避暑”的和谐画面。
“不同的野生动物有不同的降温方式,如袋鼠会通过改变体态或舔舐前爪来散热,兔子会竖起耳朵来散热,鸟类则会通过拍打翅膀等方式来散热,但多种野生动物集结池塘的消暑场景,实属少见。”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高级工程师冯思勤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