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调研如何往实处走

罗淇尹

近年来,各地纷纷下功夫解决调研过频过多的问题。除开展了解性、考核性等必要调研外,其余调研大幅度减少。但这也衍生出“一次调研准备一个周甚至一个月”的问题,个别地方将心思只花在调研迎检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改材料、排练演习,打算用一次调研擦亮招牌。这可能会逐渐滋生形式主义之风。

调研本质上是一种直观了解工作的手段,上级带着问题或任务下基层走访群众、观看点位,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推动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素材支撑。应该说,为调研做些准备是必要的,既可以体现对上级工作的支持与重视,也可以成为展示自身工作成绩的机会与舞台。但过于重视调研准备工作,给某些没达标的点位“美颜修图”、让某些还没出成效的工作“笔上生花”,有可能会让上级无法接触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在决策判断上出现偏差。

笔者认为,要让调研具有含金量,真正达到收集资料、推动工作的初衷,就要多往实处走。一是除了精心准备的调研点,应通过随机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收集全面、准确的真实资料;二是要在考核机制上进行优化,例如,不宜过多关注调研对象的准备工作,应更多关注调研后是否形成了有价值、有意义的成果,以及成果是否得到了运用。如此,才能确保每一次调研都能发挥作用,有所收获。

  • 报头

  • 金融如何支持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上好廉洁从政必修课

  • 调研如何往实处走

  • 对特殊食品更要严管

  • 下期介绍

  • 建设宁静小区需多方合力

  • 托育服务要托得住更要托得好

  • 微看点

  • 文创如何体现独特创意与新意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