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郁云江 杨荣廷) 近日,巡护人员在龙陵县深山密林中偶遇几株开着迷你小白花的植物。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人员鉴定,确定为世界近危物种兰科斑叶兰属植物斑叶兰。
斑叶兰是多年生地生草本植物,因其叶上布满不规则的白色点状斑纹而得名。其植株高15厘米至35厘米,花茎上长有柔毛,披针形的花苞片长约12毫米,半张开的花朵呈白色或带粉红色,菱状或倒披针形的花瓣长约7毫米至10毫米。由于植株矮小,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斑叶兰的存在。
野生的斑叶兰主要靠种子进行繁殖。据介绍,斑叶兰的种子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单体体积最小的植物种子和最轻的植物种子,长约1毫米,直径不到0.05毫米,犹如飞扬的灰尘一般,只有在专业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1万粒斑叶兰种子相当于1粒芝麻的重量。
据悉,斑叶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山西、江苏等地,在龙陵县主要生长在原始密林或山坡、沟谷的阔叶林下,喜潮湿或半阴湿的环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为受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