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科教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农科动态

科技赋能云南红梨富民增收

云南红梨。

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 近年来,依托云南资源禀赋,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着力推动红梨特色产业发展,用科技之笔绘出云岭大地梨甜、景美、产业强的发展新画卷。

作为全国发展规划特色梨的4个重点区域之一,红色砂梨是云南高原特色梨的重要代表,云南也是我国最早大面积栽培红色砂梨的产区,全省种植面积达27万余亩,占梨总面积的30%以上。高原特色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云南的水果产业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红梨团队于1985年开始红梨品种选育研究。团队将产品定位于中、高档果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了全程质量体系。2008年,团队在全省带动农户发展红梨4万至5万亩。在安宁市,团队累计培训农户2.51万人次,红梨亩产量400公斤至1400公斤,亩产值1600元至4800元,户均增收1623元,直接为农户创收1亿多元。

为破解云南梨产业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等关键技术难题,团队通过不断对比研究,培育出了新一代红梨品种“彩云红”。目前,团队在安宁市、泸西县分别建有2个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一体的高标准千亩示范园。相较于第一代红梨,第二代“彩云红”的色泽更鲜艳、耐储性更强,口味也由酸甜改进为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纯甜。同时,“彩云红”的产销体系采用了先进的预冷库降温保鲜技术,鲜果采摘后立刻进行至少24小时的冷藏处理,且全程使用冷链运输,大大降低了红梨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团队还依托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建立了50亩核心示范园1个、百亩示范园10个,分别位于安宁市、江川区、泸西县、祥云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牟定县等梨主要种植区域,进行新品种的区域试验,新树形、新技术的示范,种植户的培训等。2022年,红梨团队成员15次共计45人次到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兰坪县提供500余株枝条,并与3家示范农户达成合作,提供全年的农药与技术帮扶,开展秋月梨夏季修枝、拉枝、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2024年,当地秋月梨种植户的收入从500元增至9500元,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梨积极性。

目前,全省种植的红梨品种全部由省农科院园艺所红梨团队提供,在品种和技术上已累计推广种植30万余亩,实现农业产值24亿元,对农户的培训累计达3.27万人次,覆盖1.8万户果农,户均年增收1903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促进元谋番茄产业健康发展

  • 科技赋能云南红梨富民增收

  • 让基层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 报头

  • 高原肺肿瘤早筛与无管微创技术联盟大会在昆明举行

  • 云南代表队在预防接种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 吴东东获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 2024年云南省特殊教育培智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开赛

  • “星星计划”云南省孤独症教育教师培训班在昆开班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纪念办学120周年

  • 省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首次诊断线粒体糖尿病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