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走进祥云县沙龙镇谢官营村,一垄垄绿油油的蒜苗连片成方,长势喜人。村民们在蒜苗地里拔草、施肥,一派繁忙的景象。但在一年前,村里还有不少土地无人耕种。针对该现象,沙龙镇纪委到其他村走访调研,发现土地闲置问题不是个例。
发现问题后,沙龙镇纪委及时向镇党委作了反馈,并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镇党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走访,在充分论证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户及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
“这儿之前是一片荒地,流转过来后,进行了重新修整,现在都种上了香葱、大蒜等作物。”谢官营村党总支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村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由公司承包,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种植制种玉米、香葱、大蒜等作物,有效解决了土地碎片化、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土地流转多、涉及农户广,如何找准监督着力点,精准发现问题是关键。祥云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监督方式,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探头”作用,督促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等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乡村振兴衔接项目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沙龙镇纪委立足监督职责,深入田间地头一线,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的地块互换、土地确权、土地承包等环节进行“全周期”监督,紧盯各项潜在的廉政风险点,确保土地流转从程序到合同再到资金兑付全过程公开透明。同时,督促有关部门及乡(镇)严格落实好土地流转审查核实和风险防范制度,坚决纠正耕地“非粮化”行为,有效地保护耕地,提高土地收益。
“是否愿意参与土地流转,村上都征求了我们的意见,流转的每一个地块也都进行了实地测量并登记造册,涉及的每一笔钱都按时足额打到了我们的卡上。”谢官营村村民王大爷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介绍。
“继续紧盯规范土地流转、农业项目实施等工作的责任链条,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以精准监督推动责任落实,让土地‘活’起来,让群众富起来。”祥云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普艳华 汪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