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龙陵县和上海市结对开展沪滇协作以来,龙陵县持续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发力,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高效智慧农业,为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活力,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连日来,龙陵县龙江乡云边嘉木民宿负责人何东慧忙个不停,为即将到来的冬日旅居旺季作准备。看中了龙陵县龙江乡的万亩茶园,何东慧在茶园旁开办了龙陵县首家民宿,把游万亩茶园、捉稻花鱼、品牯子鱼、赏稻田公园、游龙江湖等项目串联成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入住体验。“最远的游客来自北京、上海、辽宁。一日游的客人特别多,团队应该是上百个了,人数达到了几千人。”刚带领游客捉稻花鱼回来的何东慧说。
近年来,龙江乡在沪滇协作2100万元资金的支持下,借鉴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先进经验,深度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推进景点改造升级,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一批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打卡点。龙陵县龙江乡项目办负责人张仁松介绍:“我们以稻田公园为核心,打造弄玲村万亩茶园、万亩梯田观景平台、三台山登山步道、蚌别温泉、龙江湖观景平台,让游客来得了、有去处、能体验、留下来。”
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云南省主场活动的带动下,龙江乡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至,有效带动了弄岗、勐柳等多个村的群众通过经营农家乐、出售农特产品增加收入。“今年游客明显比往年多,让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今年我家的毛收入在70万元至80万元。”龙江乡弄岗村农家乐经营者腾发相高兴地说。
在沪滇协作项目的帮助下,龙陵鑫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了两个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智能石斛花卉种植大棚,实现了控温、控光、水肥一体等智能化生产。“这套温控系统可以让我们的石斛花品相更统一,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调节石斛花期,做到全年有花卖。”该公司负责人卢正运介绍,智能化大棚的投用,提升了花卉品质和生产效能,今年该公司石斛花卉年产量由80万盆增长至130万盆,实现收入1950多万元,带动周边80余名群众就业。
自沪滇协作项目在龙陵县落地以来,总计投入资金2.43亿元,实施了134个项目,涵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重点聚焦石斛产业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沪滇协作项目的推动,龙陵的石斛花卉种植产业已经向自主研发、智慧化方向发展,龙江乡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张新名片,龙陵县在乡村振兴、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龙陵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李开平 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