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观点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莫让耍嘴皮带偏实干风

刘林

在日常工作中去机关单位咨询、对接业务,经常会遇到个别“口才好”的干部,嘴上功夫了得,一顿“忽悠”下来,堂而皇之“这事不归我管”,把来访者弄得晕头转向打发走了,导致一些事项责任悬空、工作断档,工作影响恶劣。

沟通,本是工作中的润滑剂,能够促进信息的顺畅流通,提升团队协作的效率。然而,当“口才”成为个别干部拒绝工作、逃避责任的工具时,它就变成了一把双刃剑。这些“耍嘴皮”式干部,看似言辞恳切、理由充分,实则是在用华丽的辞藻掩盖其不愿担当、不敢作为的本质。

“耍嘴皮”式干部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单位的工作作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让原本应该严谨、务实的工作氛围变得浮躁和虚假,让原本应该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队伍变得涣散和消极。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原本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被拖延,一些原本可以顺利推进的工作被搁置,一些原本可以密切联系的群众被疏远。这不仅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更伤害了群众的利益和感情。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让“耍嘴皮”式干部无处遁形,让实干式的干部引领风尚,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鼓励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重用。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让那些只说不做、推诿扯皮的干部无处遁形;强化监督问责,让那些不负责任、不担当作为的干部受到应有的惩处。总之就是要让每一个干部都明白,口才不是用来逃避责任的工具,而是用来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武器。每一位干部都应该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让云南苹果有颜值更有价值

  • 报脚

  • “连麦”套路要警惕

  • 报头

  • 调研“经典路线”何时休

  • 科技赋能 更红更美

  • 莫让耍嘴皮带偏实干风

  • 多元化讲好历史故事

  • 微看点

  • 释放“可爱经济”更大潜力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