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石屏县——

产业做大 优势做强

石屏县龙武镇昌明村委会种植基地。 本报通讯员 陈杰 陈戎南 摄

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镇阿希者村,远眺半山腰,标准化养殖场映入眼帘。养殖场里,养殖户许海清和家人身着工作服、手提饲料桶,细心照料着每一头猪仔。

阿希者村是石屏县有名的红桃村,面对红桃种植过程中农家肥需求量大的问题,许海清萌生了建养猪场的想法,提出“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循环发展理念。2019年,许海清建起自家的第一座养猪场。养猪场建起后,许海清不断摸索养殖经验,当地红桃种植所需的有机肥料得到有效解决,养殖场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获得了“省级家庭农场”称号。

“刚开始我养了大约100头生猪,通过这几年的改造提升,现在2个人就可以养1000头,今年上半年出栏了200头,预计下半年可以出栏500头。”许海清说。

许海清的故事,是石屏县重点抓粮食生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主动思变谋变,全力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推进云南省重要的绿色果蔬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中,石屏县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突出抓好蔬菜、水果、规模养殖等重要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28.99亿元,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绿色食品已颁证完成5个产品;蔬菜种植面积17.94万亩、预计产量48.25万吨;完成水果种植面积26万亩、产量16.84万吨,其中杨梅面积13.83万亩、产量13.73万吨;预计生猪出栏30.75万头,实现肉类总产量3.14万吨,禽蛋产量0.42万吨。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石屏县于去年5月启动实施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异龙镇砚瓦山、龙朋镇巴窝、宝秀镇朱洼子等10个片区,项目区总面积5万亩,其中新建片区3万亩、改造提升片区2万亩,已完成投资约3000万元。

“我们把土地承包到户,集中整治零散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效益提高了,村、户间的矛盾纠纷也得到有效解决。”宝秀镇朱洼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永华说,当地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规模化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群众增收。

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负责人介绍,石屏县将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一县一特”“一村一品”和产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

本报记者 饶勇 通讯员 陈杰

  • 产业做大 优势做强

  • 反季洋葱实现产销两旺

  • 报头

  • 晋宁区打造生态宜居移民新村

  • 合力帮扶解决用水难

  • 弥渡县寅街镇抓实移民新村治理

  • 科技赋能特色玉米生产

  • 土地耕整好 移民稳得住

  • 第十三届U40·文化产业工作营在大理举办

  • 优质薯种抢抓节令播种

  • 搬新家 兴新业

  • 留乡韵 富群众

  •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