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龙县把烤烟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抓,坚持“党建红”引领“产业绿”,依托聚链成势、壮链强基、稳链增效的链式发展模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烟草农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答卷”。2024年,全县烤烟种植面积4.37万亩,完成烟叶收购11.81万担,烟农户均收入达59248元。
突出高位推动,聚链成势提升规划引领力。该县制定印发《云龙县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烟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4个村党组织率先领办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示范户+农户”发展模式,实现双合同、双订单融合发展,成功探索出以村级集体经济为驱动,烟农、社会企业、烟草公司、合作社为主体的“1+N”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在检槽乡,5个村联合成立产业互助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80亩,带动28户本地新烟农种植烤烟,形成了“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4年,该乡新烟区每亩平均用工降低2.5个、节约成本375元,烟农售烟收入549.02万元,亩产值达5083.56元,户均产值达16.15万元。
坚持多措并举,壮链强基提升核心竞争力。县乡党委、政府精心筛选烟区,优化产业布局,建立以烟为主、绿色生态、经济高效的耕作制度,长新、白石、关坪、团结等核心烟区种植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以上,党建引领烟区产业融合试验田、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乡村振兴样板区等不断涌现。实施网格化、片区化、田长制管理,推广漂浮育苗、膜下小苗滴灌、农残管控、智能化电烤房等标准化生产新技术,全县推广冬耕深翻7597亩、无人机飞防9922亩、实施节水滴灌6785亩、建成防雹点3个。结合采、烤、分、收一体化烟叶收购托管服务,实现了烤烟生产全程实时监控,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坚持粮烟融合发展,实施“烤烟+薯”“烤烟+珍宝豆”等“烟+N”现代农业产业种植新模式,结合订单粮食、订单蔬菜、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助力烟粮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双丰收。2024年,全县套种烟后作物5000亩,预计产值达2000万元,烤烟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强化系统建设,稳链增效提升价值创造力。该县实施乡、村、公司、合作社“四级联动”,各级党组织和烟农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5支,有专业服务员28名,烟辅员84名,烘烤辅导员23名。建立“包户包田”责任体系,从合同签订、预整地、移栽到大田管理,实行全流程专人规范指导管理,通过为烟农提供“保姆式”优质服务,助推烤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抓实烟叶生产技术培训,坚持“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原则,通过组织外出学习滴灌技术2次,举办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烟叶评级技能竞赛1届,持续提升技术人员、志愿服务队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强化职业烟农培育力度,常态化组织技术人员、片区烟科员和志愿服务队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勘察和教学指导,全面提升烟农专业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目前,全县共培育高素质烟农324人。强化部门协同,深化政银合作,探索建立专项支持烟草产业发展机制,通过推出“一部手机云企贷”、烟叶价格保险、收益保险等金融服务,为烟农送上备用金,切实提高烟草产业抗风险能力。截至2024年10月,金融部门为烟农授信3300多户,授信金额34543万元,用信余额10006.9万元,以金融“活水”助力“绿叶”变“金叶”,奏响了产业兴旺、富民强村的乡村振兴致富曲。本报通讯员 王韫翔 钱丽娅